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任治 《经济师》2003,(5):221-222
青海地处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脆弱区。青海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 ,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 ,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建立重要意义、客观性 ,发展目标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秦沣 《经济改革》2009,(10):35-36
占青海面积超过50%的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保护三江源,重要性不言而喻;青海9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因而成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对青海来说,在保护脆弱生态的前提之下谋求经济的发展,确实需要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的新常态发展.位于三江源的青海农村牧区,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青海农村牧区草原生态经济的优化发展,对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结合地区特色与优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以期实现青海农村牧区生态经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青海农村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决定青海不能牺牲环境发展GDP,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成为青海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近年来,青海把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作为实施生态保护的重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来抓,对原生态的旅游资源进行超前规划,开辟了环西宁旅游圈,北线开辟了门源、祁连山风光之旅,中线有柴达木、可可西里之旅,南线有三江源之旅,还有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体验之旅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与其他省份相比,青海的生态旅游业发展仍相对落后,因此需要发挥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英杰 《环境经济》2022,(20):10-19
九曲黄河,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发源,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最终奔流入海。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小水电开发管理无序、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矿山不合理开采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三江源""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维护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青海探索出一条以国家公园建设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概括为: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党委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注重地方实践,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多元主体参与,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协同机制;共享建设成果,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其实质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全面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就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创建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论理和生态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我们国家在社会、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资金的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此,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秦亚琳 《经济师》2023,(7):112-113
2020年6月国家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对自由贸易港内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和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等,同时对于金融业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基础,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势能不断积聚,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建设将海南的生态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的保护与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绿色金融再次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9.
经济大事记     
(2011.11.16~2011.12.15)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4)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科学和工业发展也越发迅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生态环境是影响全世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将生态思想纳入重点,专家们开始将生态保护的关注目光聚焦到中国领导人的生态思想上。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回顾我国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的生态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是基本符合中国当时的发展状态的。当然也不可否认,当时中国处于特殊时期,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面临着内忧外患,这为其生态思想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与努力。文章从194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生态思想的形成的理论来源,结合中国领导人的生态思想发展规律,对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生态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全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之际,《经济》记者走进青海,透过青海省副省长严金海的话语,聆听到青海上下真抓实干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2.
生态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当今世界人类最稀缺的需要。农业用地可以满足人类的物质性生态需要、环境性生态需要、生态性生态需要、空间性生态需要、社会性生态需要和精神性生态需要。因此,我们要重视保护农业用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和谐需要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全方位互动,在这方面,古代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代漓江流域形成了由官方司法规制、乡规民约自我约束以及少数民族习惯法自觉保护组成的多层次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共同建构了漓江流域的生态和谐。目前,关于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如何克服的问题,却忽略了在某些特定领域,二者之间本质的、内在的一致性。古代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使我们认识到,多层次法律规范之间本质的、内在的一致性是保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前提条件。就今天的生态法治建设来说,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营养和参照,将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4.
赵治中 《生产力研究》2011,(10):127-128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依据青海省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等资料,采用可变单产法计算了2005-2009年青海藏区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青海藏区对生态资源的索取远远超过本地的生态承载力,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对此提出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2005,(9):1-10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五”环境保护目标,筹划“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一年。今年我们还将筹备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了环境保护工作汇报,明确了“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刚刚结束之际,我们就召开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总局对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十五”生态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理清“十一五”生态保护工作的思路,部署近期生态保护工作。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开好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和谐需要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全方位互动,在这方面,古代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代漓江流域形成了由官方司法规制、乡规民约自我约束以及少数民族习惯法自觉保护组成的多层次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共同建构了漓江流域的生态和谐.目前,关于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如何克服的问题,却忽略了在某些特定领域,二者之间本质的、内在的一致性.古代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使我们认识到,多层次法律规范之间本质的、内在的一致性是保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前提条件.就今天的生态法治建设来说,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营养和参照,将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大力植树造林,加快国土绿化,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石。西方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和配套措施。我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新视角,而海洋保护区管理作为海洋环境的综合管理工具也正逐渐被接受。通过归纳现阶段东营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保护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主要发展模式与路径,在黄蓝国家战略规划部署下为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2006,(B12):6-12
这次会议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国务院《决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明年及“十一五”期间的生态保护工作。昨天,我们召开了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培炎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生贤局长对50年自然保护区发展作了全面总结,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下面,我就做好明年和“十一五”生态保护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戴春华 《经济师》2010,(8):208-20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建设也是汝城县林业的生态依托。文章分析了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