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昭稳 《上海会计》1998,(10):30-31,14
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困扰着银行的经营与生存,如何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金融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玉田县金融实际,探讨一下不良贷款生成原因及化解对策。截止1997年5月底,玉田县辖内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98,111万元,占各项贷...  相似文献   

2.
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化解难,风险大是直接影响徽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益、壮大发展实力的直接因素。为探明原因,寻求化解对策,近期我们对甘肃省徽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不良贷款现状、成因及对策分述如下。一、徽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  相似文献   

3.
2013年末,翁旗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145万元,占比为9.67%。其中:翁旗联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7936万元,占翁旗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总额的99.5%,占比如此之高,因而,翁旗联社不良贷款的化解也就成为防范和化解区域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所在。2013年12月末,翁旗联社各项贷款余额144695万元,比年初净增12104万元,增幅9.13%;不良贷款余额37936万元,较年初增加34913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6.22%,比年初上升23.9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金融纵横》2002,(4):48-48,33
一、改进监管方式。加大指导力度2001年初,我们在真实性检查的基础上,针对辖区金融机构信贷内控制度松弛、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清收盘活收效甚微、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等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并从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人手,切实加强对全市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工作的督促指导。一是完善风险化解目标监测制度,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芜湖市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5.
以物抵债作为一种化解风险及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被金融机构广泛运用于不良贷款清收环节,尤其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而言,不良贷款高位运行,清收压力大,接收抵债资产不失为一剂化解风险的“良药”。因此,近年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抵债资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然而抵债资产的积累不仅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引发一系列问题,严重的还会威胁地方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以乌兰察布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例,梳理法人机构抵债资产全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连云港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通过掌握连云港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情况,找准金融机构在控制和处置不良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信贷风险,清降不良贷款,提高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以适应加入WTO所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金融纵横》2002,(9):56-56
今年上半年,在人民银行的监管、指导下,安徽省金融机构普遍加强了创建金融安全区的责任,增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重点狠抓了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降”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抓手。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以压降不良贷款为中心,突出抓好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降”工作,全面提高金融运行质量,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02年,全市不良贷款余额又下降7.74亿元,下降5.23个百分点。2002年度,全市金融机构全部盈利,共实现利润5.65亿元,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应当关注的几个不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金融风险已引起金融机构乃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分析当前形势,我们认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社会客观环境并不十分有利,有三个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李建春 《时代金融》2014,(8):135-136
为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采用传统不良处置方式外,还积极采取了一些新型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成效显著。同时在不良资产处置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造成贷款下迁压力增大、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化解,例如:区别对待,分类考核,持续推进不良贷款清降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成为金融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衡量金融机构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随着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贷款的不断增加,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已成为自然趋势,单纯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降点”的考核,已不能真实、全面反映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压降成绩。  相似文献   

12.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宋建荣今年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年,逐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实现不良贷款比例全年下降2-3个百分点的目标,是当前银行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中之重。从莆田市目前情况看,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比例持续上升,信...  相似文献   

13.
王强 《西南金融》2006,(1):21-23
在国有银行不断实现体制与机制转型变革的同时,作为银行业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众多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国家不良贷款剥离政策的支持,信用风险损失基本上全由自身承担,有效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任务十分繁重。本文就西部地区这一群体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以下简称外部环境)做出分析,从而提出关于改善外部环境增加信用风险缓释途径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于建刚 《上海金融》2002,(12):32-33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和成因,指出农信社的巨额不良贷款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变迁所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信社化解不良贷款的思路和对策;一是要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理念来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二是要在政策、操作与核销层面形成化解不良贷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贷款回收率偏低,使不良贷款有增无减,潜在风险日趋严重,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峻考验,甚至影响信用社的生存空间。本文就如何控制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以及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控制和化解的对策,谈一些看法,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银行主要经营要素的信贷资产,对产生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良贷款的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拟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成为国内银行业持续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基础。然而从基层银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情况看,尚存在许多具体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尝试分析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关系,努力探求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性原理、博弈论和行为选择理论,结合贷款的固有特性,通过对借贷双方和关联者贷款行为的描述和剖析,研究探索了在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体制和银行内控机制条件下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机理及其化解途径,指出不良贷款的形成机理是借贷双方和贷款行为的关联者基于利益与成本的比较作出的“正确”的行为选择,这种行为选择是在现行制度和体制的“鼓励”下造成的,是一种逆向选择。作者最后提出了化解和防范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即采取多项措施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存量;按贷款的周期性特点区分两类贷款,明确界定贷款责任;强化内控机制和考核力度,防止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以来.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辖内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以清理积欠贷款为突破口,通过行政、宣传、法律等多种手段和渠道,成功收回不良贷款2451笔,占应收不良贷款的98.91%,收回不良贷款12528万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年末,永善县辖内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为4.11%,比2005年下降65.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产生不良贷款的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企业方面的原因以及其它社会因素,并针对导致不良贷款的因素深入挖掘根源,积极寻找化解不良贷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