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导致了农业会计信息的加工生成和披露的复杂性。从会计政策制定层面的国际比较看,农业会计政策在规范范围、生物资产分类、生物资产确认条件、生物资产以及农产品计量属性、生物资产信息表外披露等方面存在差异。从会计国际化的大趋势来看,仍需进行趋同性改进,主要包括:规范生物资产的分类方法、按生物资产类别确定计量属性、细化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明晰生物资产和农产品有关风险信息的披露要求。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会计的建立,要求生态资源能够作为会计资产进行核算。根据对生态资源产权特征的认识,生态资源不具备确认资产的条件。但我们必须做出变通,突破原有资产的定义,使得生态资源能够在会计核算中得以体现。本文对生态资产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及披露方式进行了相关讨论。最后,文章指出,生态资产是一种“依附资产”,天然属于林木,并且只能由林木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吴江龙 《经济师》2005,(6):211-212
文章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起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资产减值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议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起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资产减值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还理解的不够清晰与准确,笔者将就此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物资产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心灵  王平心 《当代财经》2004,(10):111-113
生物资产是农业企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资产的主体构成部分,对生物资产如何确认计量及披露,对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借鉴IAS41制定我国农业会计准则势在必行。对农业生物资产若干问题的探讨包括生物资产相关概念的界定、类型划分以及特征,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问题,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  相似文献   

9.
涉农上市公司会计收益信息披露问题与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7年和2008年涉农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这些公司两年来按照CAS5所进行的与农业活动会计收益相关的信息披露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所提供的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既不规范,也不详细不充分,尤其是生物资产增值信息的披露严重不足.为此,应通过增加财务报表表内披露内容以及规范表外披露内容、披露方式等层面来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农业活动会计收益披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我国的会计规范中第一次采用了与国际主要会计规范一致的做法,将原来我国会计规范中分散表述的资产减值规则集中为一个系统的会计规范;并在资产减值的范围、认定、披露等内容上基本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本文就目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时策.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之杰  赵之友 《技术经济》2001,20(11):26-28
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及其计量和披露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 2 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 ,在此过程中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本文将就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的有关焦点问题探讨如下 :一、人力资源能否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主要涉及这样一个问题 ,即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否应予资本化 ,或者说人力资源是否能确认为一项人力资产。这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得以存在的关键问题 ,历来是会计学者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 ,人力资源不能算是资产。理由是我国《企业会…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完善。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会计计量报告体系以及信息披露方法,促进企业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以真正实现环境会计这一可持续发展内涵。而资产会计计量与核算的研究中应将计量基础以及范畴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并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本文就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此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评价IAS41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了实施IAS41的部分国家和地区2007年农业和涉农类上市公司24家,对这些公司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发现IAS41实施后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存在披露不完整、且难以验证,反馈、预测价值小,披露不规范等问题.我们认为,IAS41应从生物资产公允价值确认、农业收入、生物资产分类、农业活动风险等方面对农业活动会计收益信息的披露做出更细致、全面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如实反映经营环境变化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企业所披露的资产信息质量的一种会计处理手段。本文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做法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会计处理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加以评析以期加深对准则的理解并对实务操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资产必须是价值公允、真实、完整、可靠,伪信息将推出不正确的结论,因此,资产减值的问题随着会计的发展而突显,企业资产发生减值的问题也引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也日渐完善。文章就完善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新生物资产准则颁布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林业生物资产会计的有关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并在生物资产的确认披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供后人参考借鉴。着重从林业生物资产计量属性方面入手比较国内外生物资产计量的现状并以此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国际生物资产计量属性与国内生物资产计量属性的各自的特点,找到中国生物资产计量可参照实行的路径条件,以此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并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地遏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缺乏会计信息、价格市场机制等,资产减值的确认及计量仍需大量的会计估计,这仍可能被一些作为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指出了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实务计提运用中的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资产减值的因素广泛存在,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进行正确的决策就需要资产减值相关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发,改变了以往我国没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和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相对分散的局面,妥善地解决了旧规范中存在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复杂、确认方式可操作性差、计提时间不明确、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模式任意性大以及信息披露要求严重不足等问题,并从制度人手缩小了上市利用资产减值准则缺陷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粉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