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职工的福利关心上,民企也越来越“国企化”:温州一家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实行老员工“内退”制度等等。从造集体宿舍、办子弟学校、给保底工资、发过节费、授予终身员工到准予员工内退……人们似乎从一些浙江民企的身上又看到了过去国有企业的影子。于是,种种疑问纷至沓来:民营企业不要竞争力了?“企业办社会”、“铁饭碗”回潮了?“民营企业国企化”了? 相似文献
2.
3.
4.
5.
从一家为著名国企做来料加工业务的小厂,到后来将其收购、成为一个总资产近10亿元的高科技控股集团,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杭申成功的意义在于,品牌从来不论“出身”,只论质量和你对它的追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进入中国最早的直销企业是哪一家?雅芳在1990年进入中国。经过几年市场经营,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1996年、1997年国家开放41家转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处在一个被禁止的状态。我们很奇怪一直销这个行业为什么这么难?直销这个经营模式在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都是很盛行的,都是被认可的,已经证明它是一种对促进经济发展,对促进商品流通,对个人的成长都有帮助的经营模式。也许在中国的经营可能要经过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所以我们在总结和学习以往所有的行业经验后,我们给自己制定了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这个经营理念把它总结起来,叫做“三个要求”。我们说到政府在管理一个国家,在管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那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在带领这么大的经营队伍时,我们也提出“三个要求”。[编按] 相似文献
7.
“排头兵”
提起中建三局.在中国建筑界当然是名声贯耳.即使对不太熟悉它的普通百姓.只要说起中央电视台新址、亚洲最高楼一一上海环球金融大厦等知名建筑.恐怕没有谁不知道.而这些万众瞩目的大型工程建设者.正是来自中建三局。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之一.中建三局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诸多历史纪录.截止目前.共获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54项.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279项:科技成果奖3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工法成果88项.其中国家级工法8项。近年来.更是凭借其骄人的业绩在业内一枝独秀.连续多年蝉联中建集团国内同行业第一。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内企业底子薄。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去竞争,好像现在还不是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但结果大家看得很清楚。市场上充斥着毫无差异化的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手段越来越扭曲。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10.
国企管理现状有其历史渊源,现已具备大突破的基础在上一期《中国企业文化评论》,我曾用我国云南境内世界地理奇观“三江并流”比喻当下国有企业的管理现状,并认为当“三江合流”时,中国的管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将领先于世界,世界管理科学将迈进一个以中国为高峰的崭新阶段,而促使“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浙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服装名牌企业。截止2002年11月,浙江省拥有的服装“中国驰名商标”8个,它们是“雅戈尔”、“杉杉”、“步森”、“庄吉”、“报喜鸟”、“罗蒙”、“万事利”、“浪莎”。在全国公布的两次名牌服装中,浙江的下列品牌名列其中:“太平鸟”、“雅戈尔”、“洛兹”、“步森”、“杉杉”和“兔王”6个品牌,是全国服装名牌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0月,一家以国际贸易业务为主的公司“诞生”了。今天,这个公司已经15岁,成长为一个涵盖制造业、酒业经营、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管道燃气等行业.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50多家的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业务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营业收入达63亿元,其中出口贸易额在2亿美元以上。她的主人叫傅军,她的名字叫做“新华联”。是什么让她如此婀娜多姿?又是什么让她傲立枝头而不败? 相似文献
13.
众多企业采取“贴牌”生产模式获取的附加值极低,而作为提升“中国制遣”关键的品牌和技术仍大量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对比日本、韩国等国,从中国的比较优势出发,合资可能仍是“以市场换技术”的现实选择,但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获取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15.
在中国白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白酒企业的发展愈来愈艰难,寻求突围,尝试创新,各大白酒企业纷纷使出撒手锏,为发展而战、如何在纷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进行产品区隔?如何准确地找到消费者的心智?有这样一个白酒的品牌设计格外引人关注,这就是南方酒业出品的“忘年交”酒。近期,本刊专门采访了南方酒业的企划总监晏晟,让我们听一听他在产品定位方面的营销心得。 相似文献
16.
19.
20.
《对外经贸财会》2007,(5):54-54
CFO这个新生群体的诞生,是公司财务职位革命的结果。由于国际证券市场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日益提高,CFO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稀缺。随着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企业更需要CFO。中国的CFO太少太少了,中国企业需要大量的职业CFO,而且这种需求还会逐步增长。由于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在海外成功上市刺激了更多的市场追逐者。他们希望能找到既了解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又能与国际金融界直接沟通的人。他们要懂市场、懂管理、懂金融,英语流利。目前中国的高级财务经理人与国外的CFO相比,横亘着一条从制度环境、文化价值和知识背景迥然不同的鸿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