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荆友奎  胡增亮 《中国市场》2011,(44):134-135,137
实现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是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贸导刊》2005,(17):17-20
为进一步研究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促进作用,最近,我们先后到江苏、吉林两省开展了以“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分别在江苏选取了以劳动力输入为特征的太仓市和劳动力输出为特征的阜宁县,在吉林选取产粮大县东辽  相似文献   

4.
李梅 《现代商业》2014,(3):286-28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深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我国城市化战略一方面要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进行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并激活农村本土经济;另一方面重视大城市功能的提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范仲文 《商场现代化》2006,(18):183-184
论文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邵作昌 《市场论坛》2006,(4):141-142
文章认为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劳动力输出提供服务,保障外出打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李继云 《商业研究》2008,(5):177-180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家越发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落实,不断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文章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阐述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善对策,以期加快劳动力转移,减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事关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从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积极稳妥地作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和不断扩大国际劳务输出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云南省始终把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3年至今,全省已培训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多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省各级扶贫部门紧紧抓住培训对象、培训质量、培训管理这3个重要环节,明确培训对象是扶贫开发T作重点县,年龄在18至45周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并优先安排当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符合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云南省目前已认定90个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既是关系农民增加收入的"民生",又是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国计"。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转移的任务艰巨。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现象,就业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妨害了农民知识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改善,进而直接影响到其转移就业能力的提升。为此,要高度重视就业培训工作,完善劳动准入制度,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碧玉 《商业研究》2007,(12):161-163
根据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反贫困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从而使广大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社区富余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富余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方式,对实现富余劳动力资本的转移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当重视加强对社区富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社区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强化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大省,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2800万人,已转移就业1500多万人,尚有1200多万人需要转移就业,每年农村还有1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及其现状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及其现状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河北省1990年~2004年数据,测算出农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值。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分析成因,增加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加快转移是提高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本文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浅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