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密切,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历史。可以说,两国文字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日语初学者在学习中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步入了思维陷阱。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讲解二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汉字,而在这里主要谈一谈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漠字”。  相似文献   

2.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字".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日语同属汉字圈文化,这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上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汉字由于其本身的意义转化或者转移,如今部分汉字在日本依然保存的语义反而在汉语中基本消失,再加上日语和汉语背后本身存在的异文化,使得相同汉字往往会出现不同字义的情况.本稿中,重点要提的是日语文化背景下的部分汉字与汉字的内涵出现很大偏差,因此在对词义理解的时候应慎重注意,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给学生解释其不同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5.
刘颖 《消费导刊》2012,(7):131-131
普遍认为,日语是拟声拟态词的宝库,在文章及会话中大量使用。拟声拟态词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日语情感表达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先生在关于拟声拟态词的分类中把这类词定义为“拟情词”。  相似文献   

6.
熟成     
日语行文中出现的汉孛.许多时候和我们的理解南辕北辙.比如“激安”.“放题”之类。但有时候,日本人在日语语境中使用的汉字.有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熟成”一词.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发现居心地     
日本建筑师的文章中,经常会出现“居心地”这三个汉字。在日语里,“心地”的意思是感觉、心情、心境。这样看来,所谓“居心地”的意思,就是家里最让人感觉放松舒服的那个地方——无论是超大江景豪宅,还是三十平方米的蜗居,只要是家,总能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一块“居心地”。  相似文献   

8.
《商》2015,(9)
由于古代中国强大的文化影响力,随之汉字也传入到了日本,经过不断的吸收、演变形成了现代日语。而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要掌握到汉语中的读音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本文从日语汉字音读的来源作为切入点,并试着从现代汉语角度直观对应以及从古代汉语角度对应关系中探讨了一般对应规律,以期促进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学习的掌握。  相似文献   

9.
《商》2015,(36)
<正>引言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因为相邻,被称作"一衣带水"的两国,又由于日语中夹杂了大量的从中国传过去的汉字,又被称作"同文同种",但即使这样,近一百多年来,两国间却是以"虽相距甚近,但却不知对方心中所想"的状态相处着。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但在义理,人情,信义,面子,孝敬父母等方面,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在深层次方面却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由于对于两国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的欠缺而引起的误解和偏见,甚至产生纠纷和摩擦  相似文献   

10.
不同国家的人,由于历史、地理、文化,语言背景的不同,接受学习汉语的条件是不同的,学习汉语的难易程度也不同.与欧美相比,日本人学习汉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日语中大量的与汉语形义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为日本人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日本人学习汉语起积极地影响--正迁移作用.日语中的汉字对日本人学习汉语除了积极的影响还存在着消极的影响--负迁移作用,它同时也干扰、日本人更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汉语.此外,日本人受其民族性格影响,在语言表达上往往采取迂回曲折地方式,遇到较难表达地汉语时经常采用回避策略,即常常受零迁移作用地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日本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回避策略)各自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网络中盛行的字体设计,形态千姿百态,主要表现在语言、服装、音乐、设计、装饰等方面彰显个性,大量的使用同音字、音近字以及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将数字、英语、日语、简、繁体汉字、现、古代汉字混合使用,字词句之间组合自由性极高,具有一定的暗语功能,以多元化的形式变化发展着。究其根源文字设计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视觉审美疲劳的原理,人们在不断追求新事物、创新意识,需求的本源。字体设计在传统与现代、设计与艺术、字体与图形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充满趣味且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从大学日语专业生日语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探究;其次,通过调查和分析吉首大学日语专业生日语交际能力现状,研究提高大学生日语交际能力对策;最后,规划日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方案,为同处于西部等较不利的日语环境下的本科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名词是日语品词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在日语学习与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日语词汇中,名词的数量最多,占单词总量的70%以上,其中,复合名词在日语名词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也就是说,研究日语复合名词对研究日语名词有着相当大的帮助。针对日语的复合名词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研究日语词汇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亲身感触及总结,从汉日语量词用于夸张的作用之比较、汉日语量词的比喻作用之比较、汉日语量词色彩之比较、汉日语量词移用功能之比较对汉日量词的差异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下,中国与邻国日本的交流日渐增多,作为彼此之间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比较密切,为此,日语商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基于此,国内不少高校纷纷设置了日语及商务日语专业,重视对日语人才的培养。日语学习者纷纷表示日语商务教学中应当导入日本企业文化,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学习到日本商务语言及语言内涵。文章就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具体的导入方式,以求提高商务日语学习者的商务日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亲身感触及总结,从量词的修辞作用、汉日语量词的比喻作用之比较、汉日语量词色彩之比较、汉日语量词移用功能之比较对汉日量词的差异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谷端捷 《商》2014,(47):298-298
作为教日语的教师,我每每发现学生的日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学生会在最初阶段不自主用“yes“和“no”来回答问题,或者难以接受日语的SOV语序,但我也发现有时借用英语的知识点来讲解日语会事半功倍。可以说英语基础让零基础学日语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即爱又恨。很多日语专业的教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当老师和初学日语的学生用日语聊天时,学生大多会不由自主用“yes“和“no”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是为什么呢?知识一旦学到,就会变成下一次学习活动时理解、联想记忆的基础,英语也是一样。学生在和老师会话时,意识里明白自己需要用外语去回答,但是此时他们对外语的第一反应是英语。英语一旦成为学生既得的知识,已经深深刻在大脑里,学生自然会在英语的基础之上去理解和消化日语。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了现阶段日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且从矛盾中提出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日语专项能力的强化。  相似文献   

19.
赵超敏 《商》2014,(9):268-268,264
文化语言学起源于西方国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兴起,产生了诸多流派和学术成果。虽然目前尚且没有形成独立的日语文化语言学学科,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与理论同样可以用来分析日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日语数字研究是日语研究中很小的领域,对日语数词中隐含的文化因素的关注更少。本文旨在用文化背景透视法,选取1到10这十个数字,关注日语数词中蕴藏的实用主义这一文化要素,并探寻其产生现实、精神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万小瑜 《消费导刊》2014,(5):185-186
看日剧学日语旨在让学生在日剧这个较真实的语言、非语言及文化环境中体验学习地道的日语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日剧中也可以学会很多日语口语和生活常用短句。提高日语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还可以丰富自身的日本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