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系列契约而且是不完全契约的联结,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只有按照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企业每种状态下尽可能地统一,并能有效地在动态博弈中实现企业所有权依企业经营状况不同在各参与者之间进行转移,才能动态地满足产权配置的效率原则,校正谁应控制和受益与谁在控制和受益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但是与市场上通行的合约不同,构成企业的合约是一种关系性合约。企业产权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权,它是中心签约人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产权的特殊性使得企业产权交易与资产交易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为我们探索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视角。人力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力资本产权是对企业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人力资本产权的主张具有时代的必然性且具有积极意义。完整意义上的人力资本产权既包括剩余索取权,又包括企业治理中的控制权,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先进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个两阶段的动态谈判博弈模型证明了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所有权是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的。本文将国有企业的控制权看作是一种可以交易的产权,企业的管理者会通过向掌握企业控制权的政府官员提供利益来“购买”企业控制权,从而形成一种国有企业控制权市场。由于这种企业控制权的交易是卖方垄断的,因此不存在竞争性的交易价格。官员可以索取一个垄断价格。当各个部门利益独立时,他们都有动机提高价格。这时,企业管理者为了得到完整的控制权,就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者努力工作的激励下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是控制权分割会使企业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包括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取向的两组权利束,即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完善产权结构,发挥产权功能,让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产权主体,实现企业价值及其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6.
不管企业采取何种产权结构,都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的问题。而不同的企业产权结构都是通过对剩余索取权与财产控制权的不同安排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各种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所有制特点、资产和经营规模、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等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产权结构安排,以求达到最优的生产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7.
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企业是一系列产权交易的场所。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前,体制不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这就是因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没有统一。因此,国企改革的方向就是产权明晰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一些问题,但是国企改革要把握住明晰产权的大方向不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产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受产权激励的影响,其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同类公司;在同为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内,企业家控制(特指资本家与企业家合二为一)的企业因"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更有助于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及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包括公司特征因素、资本成本因素和股权结构因素三大类,现有文献对各类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缺乏研究,本文首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股权结构是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定的主导因素。针对这一实证结果,论文基于国家控制权变迁逻辑,从一国宏观角度,说明了资本结构是国家控制权主导下的产权多元化和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即国家控制权的变迁决定了企业特殊的股权结构,而国家、银行、投资者三方之间的控制权博弈则形成了相应的融资方式,两者一起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控制权”是当今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企业控制权”是由不同“权力”主体分别持有的,在企业决策、监督、管理、执行等方面决定其行为的一系列权力。“企业控制权”包括企业决策权、企业监督权、企业管理权和企业执行权等。实践中,掌握不同“企业控制权”的权力主体会获得相应的“企业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