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是全国很多大城市共同面临的城市化问题,深圳的“城中村”情况更复杂,问题更严重。文章在对深圳市“城中村”的概况、特性及改造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近期“城中村”改造计划编制的过程及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总量分布和改造强度的思路,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到城市改造的动力源,构建一个科学的项目优先发展评估体系,并从政府的角度思考与改造计划相关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 城中村 " 改造研究 -- 以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已经成为政府、学术界、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以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为例,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改造困难。根据珠海市和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及其特点,探讨了珠村的“城中村”改造设想。  相似文献   

3.
"都市里的村庄"如何都市化--广州"城中村"改造实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珺 《中国土地》2005,(9):37-38
一段时间以来,如何认识并解决“城中村”问题广受关注。“城中村”的改造是必须的,但是,与改造“城中村”相关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相当复杂,如何解决,见仁见智。本文介绍的是广州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由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转换的过程。它牵涉到国土房管、户籍治安、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社区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通过研究武汉市江汉区“城中村”改造中涉及的问题,探析了“城中村”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改造“城中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拆迁改造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是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村庄向社区“三个转变”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青岛市崂山区在北村拆迁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谈谈我们的做法。北村社区拆迁改造的有关情况崂山区位于青岛市东部,属于新城区,陆地总面积389.4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161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建设用地总量仅有78.4平方公里,现有139个“城中村”,面积21.7平方公里。自1995年实施“城中村”改造、2001年实施城市化战略以来,崂山区已完成村庄改造项目5个,正在进行改造的村庄9个,仅占应…  相似文献   

6.
留地安置,解开"城中村"难题的有效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加快“城中村”经济发展,维护“城中村”合法权益,规范“城中村”用地管理,是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对部分地区“城中村”用地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建立“城中村”留地安置制度,是解决“城中村”用地管理难、促进“城中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改造在很多快速发展的大中型城市中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城中村改造也面临一系列的困境.本文在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后,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一些探讨,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谈『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问题是当前加快城市化发展的热点问题,而城中村的土地问题乃是制约城中村改造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解决城中村的土地问题,适应城市化要求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搞好城中村改造,解决土地问题,是引领城市向城市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的利弊分析,试图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并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为我们实施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在城市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各地纷纷进行“撤县建区”、“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在这过程中,由于集体产权固有弊端,村级集体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围绕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又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一是“征地补偿”问题。现有的补偿标准是根据《土地管理法》执行的,补偿标准过低,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的承包地想动就动、想补偿多少就补偿多少,不跟农民协商;有些地方甚至把卖地作为生财之道。二是“资产的平调”问题。城市化中的“撤县建区”、“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引发了新一轮行政区…  相似文献   

10.
经营好"城中村"土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新海 《中国土地》2003,(11):40-41
“城中村”土地很值钱,“城中村”改造苦于没钱,打通两者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注入经营理念,积极显化“城中村”土地资产,以规划引导这些土地得以高效合理利用,并使农民得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从现有的改造模式来看,很难在实质上进行大范围的城中村改造。本文对城中村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当前的改造模式,提出一种改造的新思路:将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相互结合,实现资源共享的共赢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PPP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集中反映了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资金是制约"城中村"改造的瓶颈,借鉴国外旧城更新中普遍采用PPP模式,将有助于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以我国经济政治条件与成功的实践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并据此对"城中村"改造项目PPP模式的具体选择进行全面设计,最后提出三条运行建议,以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城中村"改造已经提上日程,尤其需要对"城中村"居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思考。分析了"城中村"居民思想现状,找到问题原因,提出对策,以推进"城中村"改造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沿着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分析前提——根源和症结——化解逻辑与对策这样一个思路,从城中村改造中集体资产功能重新分类和定位的角度,分析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及其根源。认为要解决好城中村改造问题,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关键,社会保障是前提,就业居住是目标。最后提出了化解逻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的利益此消彼长,为了更好的协调城中村改造中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入协商治理理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政府、村民、开发商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三方的诉求,找出三方之间的冲突行为。然后,从村民参与改造项目的困境入手,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项目引入协商治理的必要性,指出建立协商治理组织是村民参与改造项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卓 《山西农经》2020,(9):34-35
城中村改造是引领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是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一项民生工程。以山西省T市X村为例,对城中村改造进行研究。以村民的幸福感调查为切入点,挖掘影响山西省T市X村村民幸福感的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幸福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曾学龙  张煜权 《南方农村》2011,27(5):52-54,59
外来工对城中村有感情,多数人支持城中村改造并对改造成果感到满意,他们期待保留城中村的特色,希望进一步整治城中村的社会治安,希望城中村改造后居住条件改善但房价不会太高。外来工的期盼说明政府应进一步改进对城中村的公共服务.建议加强政府与外来工的沟通.关心和重视外来工的实际需要,以城中村改造的成果激励外来工为城市发展再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梁晚香 《山西农经》2020,(2):142-143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太原市目前是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太原市万柏林区X村城中村改造中的村民参与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城中村改造初期阶段、制定完善阶段、实施评估阶段中村民参与的基本情况,总结得出太原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参与的效果评价,即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改造各个阶段实现社会监督,保证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确保城中村改造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进而加快太原市城市化的步伐,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模式,可以为城中村改造中农民权益的补偿制定相对公平合理的标准。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土地发展权作为理论基础对深圳市两个城中村的土地发展权配置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提出农民享有的合理发展权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自由改造模式"中村集体与村民分享的土地发展权比例高于"征地模式"的比例,前一种模式村集体与村民获得了64%,后一种模式则获得了51.4%。现实中不同改造模式村民的利益没有达到均衡;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干预越少、市场化程度越高,村民享有的发展权越多。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聚居地,但现有研究对城中村的作用存在学术争议,即城中村究竟是外来人口实现个人发展的跳板,最终助其“走出城中村”,还是外来人口的“贫困陷阱”,最终将其“困在城中村”?为回应这一争议,本文基于广州市番禺区80条城中村1895份外来人口样本的5年追踪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汉族、进城时间越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有可能“走出城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越高、违法建筑面积占比越低的城中村更有可能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结果表明,城中村有条件地促进或是束缚外来人口的个人发展,应辩证看待。基于此,建议制定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城中村正面作用,推动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