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细根  杨兴礼 《市场论坛》2006,(12):75-77,7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巨大,而国内石油产能有限,致使进口石油逐年增大,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在石油进口中,存在进口数量大,进口来源集中,运输通道单一,贸易方式简单,贸易环境较差等特点,并带来极大贸易风险。为此我国应当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和通道多样化、发挥消费大国作用参与国际原油定价、开展消费国合作稳定国际市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等措施化解贸易风险,为经济安全构筑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2.
浅论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影响因素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进口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然而国际石油价格风云变幻,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石油进口成本,己成为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及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建立国际石油价格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油价和人民币汇率进行协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尽量减少国际油价上涨对人民币汇率和我国经济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推进能源消费多元化,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建立并严格监管石油期货市场,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定价和议价能力;促进我国石油进口市场多元化发展,降低进口成本和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回顾我国石油进口的演变历程,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起,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风险逐步增大。1993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仅6.7%,这一指标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长,在2004年上升至48%,其中原油依存度从1.2%上升到41%。石油对外依存度衡量一国石油净进口占该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依据国际能源安全标准,对外依存度大于50%属于危险,而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越来越高的国际油价,作为现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可谓深受其害。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石油消费的风险已伴随国际油价的起起落落大量积聚,国际原油市场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长期以来,我国“越高越买、越买越高”,被国际油市不断走高的震荡行情“牵着鼻子走”的局面已经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铜加工产品的需求和消费随之增长。但是我国铜原料大量依赖进口,而铜的价格波动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关系、经济发展、汇率、基金等原因影响加大。为了规避价格风险本文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减少因价格风险造成的损失,对我国铜加工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缺乏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实证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敏 《价格月刊》2010,(5):20-22,34
基于我国石油进口现状,对石油进口与国际油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进口对国际油价没有影响,只是被动接受价格变动,缺乏石油定价权。为此,针对缺乏石油定价权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的石油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油价的剧烈波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在油价高启,我国石油国际市场依赖度不断盘升的今天,国家将面临更大的石油进口风险。因此,研究石油价格波动趋势,指导国家或地区石油行业根据价格趋势合理安排石油的进口显得极为重要。在国际石油市场交易中,根据油价波动规律把握市场、战胜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将成为最终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9.
石油期货: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油价波动通过石油进口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成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隐患。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是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共同影响市场价格走向,由于没有形成国际化的石油市场体系,转嫁风险机制缺位,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采购现货时不得不量价齐升。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完善国内石油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与日俱增。在页岩气、页岩油等新兴能源尚未大规模勘探开发的背景下,海外石油进口与项目投资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中,伊朗占有重要的地位,2012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2192.24万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俄罗斯,约占全国石油进口的8.1%。  相似文献   

11.
从石油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看我国石油的进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大幅增长,对石油需求的依存度也相应增加。2007年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06年的49%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7年中国经济GDP增长11.4%,而石油向来被喻为“经济血液”,高速增长的经济背后很多产业部门都要靠石油及各种能源拉动运转。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实证分析石油对我国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进而对我国的石油进出口贸易及能源消费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商品(中间品、消费品、资源品)进口价格对国内不同类型商品(食品、衣着、医药、交通和家庭设备)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品进口价格上升、消费品进口价格上升都会引致中国国内消费价格上升,资源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成本增加效应,消费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需求结构升级效应;中间品进口价格上升对我国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效应不稳定、影响方向不确定,原材料类中间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成本下降效应和成本上升效应,机器设备类中间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质量升级效应、成本转嫁效应和效率提升效应。在制定政策应对外部冲击对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时,中国政府应依据进口商品的特点和属性,制定有差异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论税收政策对汽车节能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栋  朱清 《商业时代》2005,(35):52-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同时我国近年来能源,特别是石油消耗呈爆炸式增长,石油进口依赖性加强,对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挑战。节约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首要原则,而税收政策应当在引导节能型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持续上升,而从2003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也一直保持上升势头,石油进口需求量与价格同步上升的局面,使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极为被动。本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争取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我国石油贸易的历程,对我国当前石油贸易的出口量、进口依存度、进口地理方向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石油贸易中存在着对外依存度过高,进口集中度高、渠道单一化,对国际石油定价缺乏影响力,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等突出问题,应采取逐步降低对外依存度,努力构建多元化石油进口格局,降低石油进口集中度,加大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深化国有石油企业改革,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等措施,促进我国石油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油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进行国际石油贸易价格的套期保值,对于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贸易中规避价格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我国国际石油贸易实际,阐述了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应用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入世”十年中国石油安全状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安全的核心是及时、足量、经济地获取石油供应,以保障国内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和持续、协调发展的能力和状态。十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国内资源接替后劲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资源进口面临的地缘政治、运输风险越来越复杂。未来须着眼于资源获取、使用及替代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切实提高石油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国金属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目前,我国金属矿产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40%以上的份额,其中,铁矿石消费占比达到62%,铜精矿消费占比约59%。巨大的消费量使得我国金属矿产品进口数量与日俱增、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价格节节攀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主要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均接近或超过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类矿产,其中,镍、钽、铌、铪等金属的对外依存度超过90%,铬、钴的对外依存度甚至接近100%。  相似文献   

19.
林华 《市场周刊》2004,(12):37-37
由于欧佩克组织突然宣布减产、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持续攀升,造成国际市场上油价近日连创新高。这使得石油进口的依赖度正日益提高的中国必须面对现实——高价进口石油;同时,油价波动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有关专家指出,国内石油需求量的急剧上升与国际供应方的价格垄断,成为当前我国石油进口的“硬伤”。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国际棉花市场上最重要的贸易主体之一,棉花也是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本文采用进口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表明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市场高度集中;运用回归分析法测算我国棉花自不同来源国家进口的价格弹性,并用边际分析方法研究进口价格弹性在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棉花进口来源逐渐集中于具有进口价格弹性优势的国家,这样有利于节约我国棉花进口总支出、平均支出和应对价格高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