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基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可以透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机制,表明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效应,其中健康投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民自身增收能力较弱,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根本原因在于低水平人力资本投资约束下的低水平就业能力限制了其收入增长的空间。根据在重庆市的调研资料分析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来源于农民就业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就业岗位胜任能力的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受制于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特别是教育投资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又影响到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就业能力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非农收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育—就业岗位胜任能力—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收入路径中的核心传导机制。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1992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民接受正规教育对农业产出无直接影响,但是接受教育提高了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减小其转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难度;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引致农业物质资本投入增加,从而带来农业总产出的增加。现阶段农业产出的增加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但是这种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为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需要向农业投资,既包括对农业科技投资,更要向农民投资。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难的症结在于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本理论为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从根本上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必须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农业增长中科技的贡献达到60%-70%,甚至更高,而我国仅有40%-50%的水平,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则更低。西部是我国农业资源富集地区,不但要明确政府在农业科技投资中的主体地位,还应加大私人部门对农业科技投资的资金支持,提高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要建立和完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投资、监督、保障和责任机制,并将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实践、农民投资服务体系创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区,但远不是农业强区,农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关系到广西能否顺利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当前各种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其中,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能动性的发挥仍远未到极限,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发展农村经济,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的来源和机会。因此,从长远角度,实现广西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然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新农民建设,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数成千上万的农民没有一技之长,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这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得新农民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的技能、更新他们的观念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农民收入增长措施的效果越来越弱,人力资本投资受到人们重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务农收入,同时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提高非农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包括扶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做好有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将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村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整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政策选择在于: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以控制和降低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农村教育政策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完善农村及农业投入政策以提供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所需要的资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农民的增收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收入问题,农业、农村问题才能根本解决。文章选取我国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描述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但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支出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而农民收入增长是财政支农支出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有积累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应不断增大,但总体来看,这种正向冲击还是偏弱。最后依据以上的分析,提出有利益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问题。论文分析了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及其原因。认为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选择和路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框架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二是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建立新型的城乡财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缓慢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以大量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做支撑以及包括教育、科研、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基础。分析表明,目前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人力资源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专业人力资本存量较低。为此,河北省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化解"三农"问题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纷繁复杂的“三农”问题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有效地化解这一难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化、持续性、公平性原则,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经济地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既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圈地、掠夺式经营、破坏耕地及生态等各种风险。从土地产权方式的视角化解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面临的风险,除了要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土地的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还需要建立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土地退出机制,以此引导工商资本退出对农地的直接占有,降低工商资本经营不善后退出农地的社会成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土地退出机制应该包含自愿退出激励机制、改造及复耕机制、退出成本测算机制、信息披露和信誉机制四个方面,通过四大机制耦合协调,实现各方共赢。  相似文献   

17.
破解河北“三农”难题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河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存在较多难题,分析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破解河北"三农"难题的对策是,根据河北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以生产要素股份化为主要组织形式实施农业的产业化工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新型农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解决出路在于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三农”问题现状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村教育投资不足和一些地区失学与贫困的恶性循环等方面。“三农”问题解决出路在于增加教育、培训等投资,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可以通过中央财政承包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活动、实行计划生育和完善农村医疗体系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