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几年来,伴随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规模的扩大,其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国内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石宝琴 《经济师》2009,(3):256-257
文章以山西省晋城市失地农民为个案,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宋虎林 《时代经贸》2010,(4):236-23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地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皮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现象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失地农民当前生活满意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影响农民被征地的意愿等,研究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引进征地应突破“公共利益”的局限性,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征地正当与否的标准,考虑失地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5.
杨小龙 《时代经贸》2013,(22):233-233,23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旺盛,造成了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本文以淮北市为例,在研究我国及淮北市失她农民培训的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稳定、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失地农民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从加大财政投入,多样化培训内容,重视培训效果评价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失地农民培训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进行了回顾,论述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种种表现,重点论述了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的工业花和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失地农民贫困化问题愈演愈烈。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应针对贫困的原因,创新思维,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以完整体系的制度安排对应并在各方利益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省的失地农民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医疗和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目益突出。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总体考虑,坚持以保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因城市化需要被占用土地而失去土地使用份额的失地农民和无地农民,以及放弃土地而入城的农民工,构成了今日中国农村问题中的“新失地农民”。三种失地农民的增收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关涉到全面小康建设是否具备坚实底座的重大问题。促进“新失地农民”增收,必须从分析他们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以赋予农民特殊的土地财产权为出发点,探索“新失地农民”增收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传统保障方式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立法体系及配套制度存在较大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各项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此,应当完善相关立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完善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多种途径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困境的各种原因探寻解决这一群体社会保障的政策。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多元化发展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多途径促进失地农民劳动就业.完善征地安置办法、进一步规范征用土地相关办法等行之有效的途径全面地乃至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贵军  翁海丹 《经济师》2009,(12):24-25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一“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失地农民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农民失地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对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荣莉 《经济师》2009,(11):226-227
在贵州水电开发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然而现行的征地安置标准过低并且方式单一,这些失地农民转化为无业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此建设贵州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贵州地区水电建设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征地补偿情况以及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失地农民自我发展和生活保障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茂华 《生产力研究》2011,(9):43-44,72
失地农民的出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文章介绍了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阙如的原因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失地农民失业形势比较严峻,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素质相对偏低,切实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势在必行。但由于制度规范缺乏、思想观念滞后、宣传工作较薄弱、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失地农民培训和再就业的效果仍不甚明显。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实施有效的示范和激励、注重培训需求的表达和整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等,以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农民因征地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日趋上升,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晓兰 《经济师》2008,(4):27-27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失去又导致养老问题的产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都要求在发展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通过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促进西部地区“失地农民”城市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数量加速增加,能否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问题将成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对失地农民问题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提出了有效促进西部地区失地农民城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征地政策视角下,失地农民是征地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维护。本文从利益分析、委托代理分析、博弈分析三个角度,对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原因进行现实分析。“还原”和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是征地政策改革的核心立足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艳  李华  陆宁 《经济师》2010,(3):23-2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仅仅只考虑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文章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