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将支付变革影响因素引入经典货币分析模型,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中国支付体系的升级对中国货币体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在支付体系中的持续渗透与应用,将通过放大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扩大货币供给;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现金转换成本、提高资金利率等方式,削弱企业对于货币总量的需求;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支付体系的金融创新将削弱货币收缩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但会放大货币扩张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刺激。  相似文献   

2.
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支付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本文基于电子货币中第三方电子支付视角,探讨第三方电子货币支付对货币供需的影响机制,研究第三方电子支付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采用2006-2015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电子支付将对我国货币供需机制、流动性以及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关于货币的定义繁多,但都共性地认为货币本质上至少包括支付手段、计价方式、价值储藏等支付工具职能.本文从支付这一货币的本质与经济学视角,探讨支付清算衍生模式的运行机理及其对交易结算、投融资选择的影响,进而研究支付脱媒对货币创造、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以及现行监管框架等带来的冲击,最后尝试提出应对冲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和向社会提供结算便利等金融服务的职责.近几年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使用对货币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在辨析既有讨论的基础上,从基本的概念出发,为研究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本文认为,支付体系对货币的影响是实质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却是外在的,但这种外在影响是重要的,需要中央银行在调整货币供给模型时加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5.
王政 《河北金融》2020,(9):16-2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趋于成熟,电子货币的使用也逐渐开始替代传统货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不同于过去以银行卡、信用卡等卡基为主的电子货币,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开始对加速货币流通速度,并扩大了货币乘数,从而导致由于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通过对2015-2018年48个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发现,电子货币的使用使得现金比率下降,从而对通货膨胀带来上升的压力。这对于我国当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电子支付清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传统货币乘数的假设条件提出挑战.因此,本文就货币电子化程度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货币电子化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与银行存款结构,降低了现金漏损率,使货币乘数趋于放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量作为金融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一直以来都是宏观调控机构和研究人员衡量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支付系统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电子支付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在电子支付对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替代性影响作用的视角,研究了电子支付与货币供给量指标的趋势关系和结构关系,认为电子支付在货币供给量指标的增长速度和结构变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货币供给数据的认知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情况下,支付系统发展提高了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的效率,增加了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为达到相同的货币供给量目标,支付系统运行效率越高,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的基础货币可越少。此外,支付系统的发展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支付系统发展将弱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效果。本文还探讨了支付系统发展对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敏 《浙江金融》2007,(4):17-17,16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张世卓 《财会学习》2018,(18):190-191
近年来,在互联网经济与技术发展、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背景下,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冲击和颠覆了传统金融交换方式,也改变了货币的原有形态,进而引起货币乘数的不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讲,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削弱了传统央行对货币供给控制能力.本文利用2012-2017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短期内对M0、M1有明显的替代作用,在长期内对M2有明显的替代作用,对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都有增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引入电子货币后的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货币的产生影响着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由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减少流通中的现金,在银行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将减少,货币乘数将变大。在货币供应量将难以测度和控制的电子货币时代,央行可以考虑选取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作为新时代的支付工具和交易媒介应运而生。相对于纸币,电子货币更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然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对货币供给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学者有关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文章,首先,描述了什么是电子货币、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然后,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电子货币如何通过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最后,从定量的角度把电子货币引入货币供给分析的模型中,通过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一系列方法,分析我国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现金损失率的下降会提高货币乘数,而电子货币使用率的上升会降低货币乘数,因此,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乘数的变化不具稳定性。可以说,电子货币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会影响货币供给量,从而弱化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新疆金融》2013,(7):154-158
<正>近年来,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系统已经渗透至经济金融的方方面面。跨行清算作为人民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主干道,在货币调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甚至已采用基于支付系统的"利率走廊"调控机制。本文立足我国准备金调控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货币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构建了我国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准备金调控新模式,为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效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货币乘数还存在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货币乘数变化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货币乘数的变化是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由于金融制度及金融深化水平不同,央行影响货币乘数的能力自然会有差异,本文从货币乘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我国2001年至2007年期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及央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分析,印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支付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货币在流通领域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其实际上已成为信用货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中与一般通货并不存在有很大的差距。电子货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现金流通,降低基础货币的规模,对货币乘数,从而间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的货币乘数的简单推导,得出电子货币的发行,会扩大货币乘数,缩短货币乘数实现的时间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货币乘数不稳定,不易控制;二是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存在反向运行,表现为当央行增加(减少)基础货币时,货币乘数下降(上升),使得相对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并不明显.这两个问题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分析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地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帅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185-186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最新的支付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以及向网络货币这一高级形式的发展,它对传统的货币政策,货币的计量、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以及经典的货币供给理论都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一些数据出发,阐述了电子货币对我国的货币层次组成和计量的影响,最终对我国货币供给的重大影响。并提出相对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界提出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函数关系(M=B×K),从而揭示了货币乘数所体现出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对应关系。从199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采用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是否可控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足基础货币,另一个是货币乘数。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扩张基础货币的效率。货币乘数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其间还受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经济因素的影响,这表明,货币乘数还带有内生变量性质。因此,对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借助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乘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