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米均 《海南金融》2008,(10):74-76
农村信用社作为反洗钱义务主体之一,对其反洗钱工作的探究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整体的反洗钱工作水平。本文分析了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提升反洗钱意识、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强化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加强反洗钱宣传和培训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基层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法律义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法》规定义务的对策建议.主要是:正确认识反洗钱工作的意义,解开"开展反洗钱影响业务工作"的思想包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反洗钱制度;增强工作主动性;严格履行"了解你的客户"义务;细分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行为,落实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3.
保险公司反洗钱工作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东 《上海保险》2008,(10):51-52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  相似文献   

4.
客户身份识别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客户身份识别作为反洗钱的一项核心工作,其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反洗钱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金融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是整个反洗钱体系最基础的一环,既是司法机关成功没收犯罪所得和打击洗钱犯罪的要求,也是反洗钱主管部门有效开展与相关司法、行政部门之间犯罪情报合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的一项核心工作。金融业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主要原则:一是确认、验证客户及其受益人,了解客户交易的目的和性质原则;二是风险为本原则;三是报告可疑交易原则。在执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落实好上述主要原则,就必须高度重视接受客户、持续识别客户和重点审查高风险客户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日前,我们对一些财产保险公司的反洗钱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其在履行内控制度、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义务时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思想认识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决定着可疑交易监测的成效.我国开展反洗钱工作之初采取了许多权宜性措施,如今已与工作实际存在冲突,增加了反洗钱义务机构主体的履职难度,也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本文从反洗钱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进行归纳分析,并借鉴美国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成功经验,探索我国反洗钱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后疫情时代,对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开展反洗钱监测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由于这是一种新型洗钱类型,反洗钱义务机构在建模监测和交易分析时困难较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结合公安、海关部门侦办的涉及野生动物犯罪的案例,从客户身份、资金交易两个维度,总结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可疑特征,并对完善该领域的反洗钱监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业洗钱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当前我国证券业主要洗钱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证券业反洗钱在工作体系、客户身份识别的内容与要求、证券可疑交易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证券业反洗钱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业反洗钱监管体系、按照业务类型调整客户身份识别的内容和要求、建立证券业可疑交易监测系统以及提高证券业预防、控制洗钱风险的自觉性、主动性等。  相似文献   

10.
沈瑶 《中国金融》2007,(24):39-39
《反洗钱法》对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反洗钱法》中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和客户身份资料以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等履行反洗钱义务,却没有充分提及保护客户的隐私权问题。由于界线不够明确,就可能导致执法的偏差。就目前来看,反洗钱的主管部门随时都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了解任何一个客户的情况,这在金融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里是不太可能的,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除了承担向有关执法机构递交可疑交易报告的义务外,还负有对客户隐私权保密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武颖  刘振 《海南金融》2021,(6):77-82
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可后台集中全量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有助于快速识别和追踪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对现有反洗钱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这对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报送、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基于现有公开信息,结合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的具体实践,并立足反洗钱法定义务的履行,分析其对反洗钱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12.
要闻回顾     
1月26日为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3.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就无从谈起。我国于2007年制定实施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沿用至今,但国内外经济、金融、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反洗钱监管要求也日趋严格,现行的监管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对现行的《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和修订,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持续客户尽职调查作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系统中的一道重要程序,对金融机构履行身份识别义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通过持续尽职调查,实现客户接洽、客户识别、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以及异常交易评估报告等反洗钱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控制洗钱风险。本文尝试就持续客户尽职调查的概念、方法以及我国金融机构在现阶段开展持续客户尽职调查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新《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将证券和保险等更多金融行业纳入了反洗钱规制范围,意味着保险业金融机构即将开始承担法定的反洗钱义务。国内反洗钱制度体系也对国际通行的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交易报告提交和内部控制等预防性反洗钱制度作了一般性规定。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预防性制度建设作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业是产生大数据的典型领域,金融机构作为我国主要的反洗钱义务主体,从关于客户、交易的大数据中有效挖掘高风险客户和可疑交易信息,对于防范和控制各类洗钱活动,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为反洗钱工作带来的机遇,基于大数据反洗钱系统的构建,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新安 《时代金融》2014,(7Z):259-260
金融业是产生大数据的典型领域,金融机构作为我国主要的反洗钱义务主体,从关于客户、交易的大数据中有效挖掘高风险客户和可疑交易信息,对于防范和控制各类洗钱活动,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为反洗钱工作带来的机遇,基于大数据反洗钱系统的构建,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章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第16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包括:客户身份真实性识别、证件有效性识别、证件完整性识别。从近期对辖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现场检查情况看出,目前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规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证券、保险业现场检查基本情况 反洗钱现场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反洗饯组织机构及内控制度建设、反洗饯宣传和业务培训、客户身份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与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期而至,金融管理机制在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下,也在发生着自身层面的工作巨变。作为大数据技术运作范畴中的典型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具体溯及到反洗钱工作中,必然要视为义务的主体之一。本文以大数据技术和反洗钱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目前对反洗钱工作中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认识不全面、反洗钱监管技术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大数据开放与共享的制度保障、构建反洗钱大数据系统、完善大数据风险管理机制等途径实现发展对策,从整体上洞悉大数据技术在反洗钱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