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晓光 《活力》2007,(4):11-12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全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全省“十弱县”的明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丰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2.
李文静 《会计之友》2007,(9Z):13-14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已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促进农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本文在借鉴他人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促进农村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鞠进增 《乡镇论坛》2008,(20):14-16
山东省诸城市是潍坊市确定的农村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市。2007年以来,在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围绕打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在此基础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造就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紧紧抓住选拔、培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寓农村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于农村社区化体系之中,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实际出发,并结合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有益经验提出的一个战略性决策。  相似文献   

6.
《乡镇论坛》2008,(32):10-10
农村社区建设的启动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力。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既是政府职责规定所要求的,也是我国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由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农民的素质和参与能力也参差不齐,因而在农村社区建设启动伊始,政府的强力发动和推进是非常必要的。换句话说,在目前情况下,农村社区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推动,没有政府的组织发动,指导扶持,农村社区建设就无法开展。  相似文献   

7.
唐渊 《乡镇论坛》2008,(35):24-2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党中央加大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力度,并伴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的加强,当前部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已悄然发生变化,党中央根据这一变化,提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如何在农村开展社区建设?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吴卫平 《乡镇论坛》2009,(17):21-2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城乡社区建设任务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有的地方、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合力还不强,进展不平衡,机制创新不够,实际效果差异较大。笔者以为,必须以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模式为切入点,才能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具体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在这种强大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相继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三农”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仍存在着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郭虹 《乡镇论坛》2009,(14):23-24
城乡分治的二元化社会管理,是我国在建立和谐社会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果说目前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短板”,那么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短板”中的“短板”。二元化的社会管理是影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使这块“短板”变长,破解因城乡分治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党的主要工作来抓。而和谐农村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好农村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大壮 《经济界》2003,(4):83-85
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现实,重视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扎扎实实地进行农村小康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探索出了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路子,有的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有的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有的突出集中居住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丁涛 《乡镇论坛》2009,(8):23-2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又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尤其是在文件中明确提出的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给各部门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开展了多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雪松 《乡镇论坛》2008,(11):22-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重点、难点,也是关键。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都昌县成功启动。作为一个尝试,村落社区建设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改变这种状况,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明确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中心镇,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中心镇发展战略,着眼于农村人口和产业向中心镇集中,编制完善中心镇规划,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区的要求管理中心镇,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市朝着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目标,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我市推进中心镇建设,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山东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践活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了不同建设模式的探时,逐步形成了“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一村一社区”模式是以圳有建制村为基础建立的,主要依托村两委来组织运行;  相似文献   

19.
《乡镇论坛》2008,(20):19-21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农村特点的基层管理体制,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云南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本“特选取该方案进行刊登,以便各实验县(市、区)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1.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