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基于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从有限理性的范畴中,着重从中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心理入手,分析讨论中国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最终得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是偏理性的。 相似文献
3.
4.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股市羊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羊群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采用CCK模型通过对上证在2008年全年的期间横截面绝对偏离度(CSAD)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得出沪市指数在这期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羊群效应。最后我们为消除非理性羊群效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为分析证券投资者行为提供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投资决策的心理机制。文章分析了我国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行为特征,基于行为金融学提出了针对当前投资行为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提供策略参考,以应对行为偏差带来的挑战,优化投资决策,增强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金融》2007,(4)
机构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对我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实质以及对证券市场稳定性有何影响众说纷纭。在研究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的实证基础上,本文阐述羊群行为存在的原因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成立之时起,它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主板市场出现的各种现象到底会不会出现在创业板市场上,在以行为金融中的羊群效应为切入视角的研究中,发现了创业板市场中的截面绝对偏离度测度的羊群行为是不明显的,而交易量测度的羊群行为则较明显,对于这样现象提供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框架,考虑信息成本和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建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价值化、长期化,而且上市公司质量、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数量和中小投资者的学习能力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均有重要影响。基于实证结论和我国现实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是当前金融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它注重研究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各种现象。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是行为金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金融较为成功地解释了个人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投资组合、策略与交易以及退休储蓄等方面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行为金融学视角下揭示股票市场的异象,分析投资者行为特征、行为金融决策理论基础和行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市选股策略,指出其选择的并不一定是现在普遍认为绩优蓝筹大盘低市盈率股票,而有其独特的反向交易、动量交易、成本平均和时间分散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行为金融学视角下揭示股票市场的异象,分析投资者行为特征、行为金融决策理论基础和行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市选股策略,指出其选择的并不一定是现在普遍认为绩优蓝筹大盘低市盈率股票,而有其独特的反向交易、动量交易、成本平均和时间分散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利用信息瀑布观点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针对我国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特定根源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降低我国股市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羊群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信息瀑布观点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针对我国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特定根源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降低我国股市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羊群效应是近年来金融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引起金融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本文运用CCK模型分别对我国创业板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所选数据期间内(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我国创业板存在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则没有出现。本文分析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羊群效应是近年来金融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引起金融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本文运用CCK模型分别对我国创业板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所选数据期间内(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我国创业板存在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则没有出现。本文分析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无效性,或者说市场是以低效率方式运行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交易和管理策略.包括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及设立“止损点”的交易策略等。行为投资分析法力图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无效性,或者说市场是以低效率方式运行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交易和管理策略,包括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及设立“止损点”的交易策略等。行为投资分析法力图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羊群效应是近年来金融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引起金融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本文运用CCK模型分别对我国创业板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所选数据期间内(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我国创业板存在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则没有出现。本文分析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迅猛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也在发生异化,与政府和市场的最初预期产生明显的偏羞。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典型地表现为:短视行为、羊群行为、处置效应和违法违规行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市场风险的累积。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其实并非由非理性的个人投资者所引起,而正是由行为相对更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构成了庄家的大部分)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时代金融》2015,(17)
文章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的成因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显示:在弱式有效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前期信息认知偏差和后期心理判断偏差是造成其非理性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前者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噪音信息干扰以及投资者信息判断偏误造成,后者是投资者个人心理误判所造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实况,文章从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规范监管主体行为,实现理性监管;规范证券中介与上市公司行为,实现理性经营;规范投资者行为,实现理性决策三大对策来减少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最终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