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所得税处理是企业与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正负号的运用可以起到简化会计核算的作用,同时应注意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应用正负号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付税款法VS纳税影响会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青华 《辽宁财税》2003,(10):31-32
  相似文献   

9.
纳税影响会计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税前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加以确认,并递延摊配到以后相关期间的会计处理方法。通常也被称为所得税的跨期摊配。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负债法。研究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制定所得税会计政策,正确提供、理解和使用与此有关的会计信息。一、递延法和负债法的相同点1.递延法和负债法均确认税前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以下简称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并将其依次转销。2.递延法和负债法确认和转回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的原理相同。即,在暂时性差异形成的期间确认…  相似文献   

10.
11.
本主要针对纳税会计在申报所得税时对所得税的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认识不清、实际申报过程中多申报或少申报的现象,参考有关税法规定,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所得税的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一种调整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和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其他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如应付税款法相比,纳税影响会计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目前,这种方法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国也不例外。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要求设置“递延税款”科目以核算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心在于:如何计算递延税款的数额。笔者尝试用表格分析的方式进行处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里,本文将结合例子介绍其方法。常用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在2006年及以前,所得税会计处理适用准则是1994年6月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统称"旧准则")。根据旧准则,企业可以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又称利润表债务法)中任选一种方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2006年2月,我国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14.
所谓纳税亏损,是指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某一会计期间的亏损,不是企业损益表上列示的亏损。国际上,企业某一年度发生纳税亏损,既可以抵前 (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缴纳的所得税 ),也可以转后 (转抵以后年度所得税 )。当然,无论是抵前还是转后,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纳税亏损可以用今后五年之内的税前利润弥补。也就是纳税亏损转后产生了未来可抵减的时间性差额。对这项时间性差额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发生亏损的当年确认一项所得税利益,同时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第二种方法是在发生亏损的当年不确认…  相似文献   

15.
16.
陆启康 《上海会计》1995,(11):13-14
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及其会计处理河北省煤炭工业厅陆启康所得税会计的核心问题是处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差异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有关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成因、内涵、性质、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些介绍。一、差异的成因与内涵税收与会计是经...  相似文献   

17.
18.
19.
坏帐准备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实施新税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纳税人按财政部的规定提取的坏帐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显然这“财政部的规定”是指《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即当时对坏帐准备的税收处理上与财务会计处理是一致的。随着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财会[2000]25号《企业会计制度》的公布实施,不仅我国的税收政策对坏帐准备作了较大的调整,而且当初税收赖以比照的会计处理办法自身也发生很大的变动,使得坏帐准备的会计与税收处理之间形成很大差异,此…  相似文献   

20.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已在上市公司和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全面实施,与行业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制度》更加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特别是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进一步扩大,使企业会计核算的财务成果更加真实。国家税务总局在2000年和2003年分别下发两个件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具体规定,即企业所提取的各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