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烽  李苗 《财经研究》2004,30(2):5-15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控股经营的组织模式下,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较一般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言,因其治理目标和机制的不同而被赋予新的内涵;(2)由于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性质为国有股权,因此"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同样存在,因此,强化股东权利、防范"内部人控制"的有效途径在于引入非国有的产权主体,而这一过程可以分步实现;(3)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所处金融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而国有金融产权则处于"国退民进"的政策大背景下,因此,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金融股权集中度的改变是必然的趋势.若集团层面保持纯国有产权性质不变,则集团对子公司的(国有)金融控股模式仅仅为未来组织模式变化中的中间阶段而不是最终目标.反之,若集团层面变成混合产权性质,则集团对子公司的(混合)金融控股模式可以继续保持下去;(4)随着市场环境有效竞争性的增强,在制度基础(产权制度 组织模式 法人治理结构)变迁的不同阶段,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应适时地分别采用"以进为主"和"以退为主"的国有金融资产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代理人激励机制和经营者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王京哲 《经济咨询》2006,(1):47-48,46
我国的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全民政府-控股公司股份公司的三级代理关系,这种关系既有符合西方经济学重委托代理理论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特殊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抓住问题的关键,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要保持其竞争力和控制力,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员工的努力,更需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到国有企业。加快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形成一支稳定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探讨现有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评价闫增强,李永宁企业的治理结构,是指"连结并规范股东、董事会、经理、工人相互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①,目的在于"使各方面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严格受到相应责任的制约,从而达到各方面利益的均衡"②。接受...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正是这种分离,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成为必要,因为所有者必然要对经营者实行制约,但又必须给经营者足够的利益驱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国内学者更多的从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关系来阐述这一机制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ee),或称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的一整套关系(OECD,1999);或者说是处理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职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钱颖一,1995)。公司治理涉及的是出资者保证收回他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风险的特殊性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关系是内生于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决定了国有企业中不仅存在着代理人风险,而且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风险——委托人风险。防范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风险问题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出真正有行为能力、有监督积极性的合格委托人;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经营者选拔机制,使真正有能力的企业家成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  相似文献   

10.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与最佳报酬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艳辉  张明华 《经济问题》2002,(6):14-16,39
从委托代理矛盾入手,对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建立了委托代理矛盾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得出风险偏好与报酬安排的最佳关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风险偏好是契约安排的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只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之比等于他们各自的风险偏好之比,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激励报酬安排。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股份制的出现和企业规模的增长,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成为常态。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目标函数不一致、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单个股东监督上的外部性这四大原因,使得道德风险性质的代理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此时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就成为随之产生的一个焦点问题。在过去的30多年中,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彭喜斌 《经济师》2004,(12):151-152
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当企业成本已尽可能降到最低 ,技术应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致 ,市场开发已尽可能拓展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内容之一。通常认为 ,高层管理人员短期激励是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 ,而长期激励是以公司市场价值为基础 ,但是无论哪种激励行为都必须与公司业绩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
委托-代理问题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借鉴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通过改进和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来减少委托-代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仟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完全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来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的做法,在实践中受到了挑战。本文尝试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经营者激励的研究之中,对经营者的人性假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认为以心理契约为基础是解决现有经营者激励机制缺陷的关键,再通过对经营者心理契约特征的分析,来探讨与此相应的经营者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面临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有产权不可分割性的特质决定了国有经济委托人不拥有合法的个人产权,不是具体的人格化的个体,难以对其机会主义行为实施惩罚机制,所以,国有产权委托人缺乏努力设计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等克服委托-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的内在激励,也就很难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化是个体化、人格化清晰产权的结果,而重构个体化、人格化清晰产权又与国有产权不可分割的特质不相容,因此,国有产权存在着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18.
代理国库业务是人民银行国库业务的基础性环节,其法律定位及法律基础的厘清直接关系着代理国库业务的整个法律构架和制度设计。目前,代理国库业务的主流观点行政许可说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代理国库业务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对国有企业实行MBO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作者指出 ,国企实行MBO可以明晰产权 ,节约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并且可以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所以 ,MBO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有利于国企改革 ,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世伟 《技术经济》2003,22(3):12-14
<正>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弊端 1、所有者缺位。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问题表现在:①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这个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