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高储蓄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各阶层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储蓄中有不少是以个人或单位名义将公款存入银行的。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中,公款私存占9.6%。1997年末我国居民储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我行对福州地区专业银行部分储蓄所、储蓄代办所、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150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较严重的公款私存储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8月底止,上述机构公款私存储蓄的余额达2896万元。其中:工行2619万元,占总余额的95%。仅市区而言,工行22家储蓄所中就有730万元的公款为当年存入,占其8月底储蓄存款新增数的5.6%。  相似文献   

3.
杨秀华 《新金融》1991,(11):44-44
当前在储蓄存款中,出现了不少用公款私存储蓄的现象。有的将单位收入或其它经费以个人名义转入储蓄;还有的隐瞒单位名称,在存单上只写化名存入银行。这种用公款私存的现象,严重地干扰了金融活动的正常进行,扰乱了正常的资金循环体系.扩大了现金投放,助长了不正之风,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本文仅就如何制止用公款私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我们对城关各储蓄所对公存款情况进行一次调查,除公款以私人名义存入无法查清外,我们发现以单位名义存活期储蓄存款的右206户,金额32.25万元,占活期储蓄余额的5%。其中属财政性存款的有99户,金额13.28万元,占储蓄所吸收对公活期存款的41.2%。这种错误做法,后果严重。 其一,储蓄所为单位逃避现金管理、设立小钱柜大开方便之门。银行对储蓄存款保证支付,不审查用途,单位提取储蓄存款不受现金管理有关规定的约束,银行储蓄所成为单位设立小钱柜的庇护所。 其二,储蓄所吸收财政性存款,使本来须100%上划人民银行的资金变成按一般性存款的比例缴存,减少了人民银行的资金  相似文献   

5.
《理财》1995,(3)
银行“隐蔽性”违纪的表现1.公款私存。有些营业所为完成储蓄任务,提取超额奖金,利用工作之便公款私存。如某财政所在银行同志“说情”下,为了“照顾”工作关系,两次挪用农业发展基金13万元,转入单位所在开户行储蓄户,过几日再取回。再如,某行将37万元贷款转...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基层商业单位进行审计的实践中,发现库存现金管理不善的问题相当普遍,如:1.库存现金严重超限额,某单位某月的库存现金额竟达92976.06元之巨。2.库存现金结构扭曲,某单位现金库存结构为:现金占67.3%;借条占15.16%;未入帐单据占12.32%;以个人名义公款私存占5.22%。3.库存现金形式多样化,有的企业竟将收入货款以活期存款存入储蓄所,成为变相库存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对马山县一些单位“公款私存”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个问题在乡镇一级表现得相当突出,公款私存余额较大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县级单位在乡镇设立的基层机构如农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财务人员。马山县林圩乡在公款私存高峰期,余额竟达10余万元,超过该乡银行储蓄存款余额的11%。有的单位甚至撤销了在银行的存款户头。  相似文献   

8.
公款私存害莫大焉袁社超,翟会强《储蓄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公款包括:凡列在国家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任何款项、库存现金及保险机构、企事业单位吸收的保险存款,属于财政性存款范围的款项。然而,由于储蓄...  相似文献   

9.
一、公款私存、私款公存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一)公款私存。一是一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监督检查,直接将本单位私设的小金库收入以经办人或负责人私人名字存入银行。二是一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利用银行代发工资进行公款私存,即借代发工资之名,行公款私存之实。二三是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单位财务人员,为贪便宜、捞好处,违反财经制度,存公家钱,拿私人息,想方设法搞一点公款私存。四是一些单位财会人员主要是为了图日常开支方便、省事,把公款存人个人储蓄账户。五是还有一些单位贪图小利,精打细算,将本单位的账外资金直接购买国债、股票,或者投资人股等。六是目前仍有一些金融机构严重违反规定,将储蓄储备与职工个人工资奖金挂钩,为了完成储蓄任务,一些储蓄人员不得不到企事业单位寻求帮助,将单位公款拉作私人储蓄。七是还有一些基层行社为了完成上级某一指标任务,人为采取调账办法虚增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公款私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某省工商银行1988年储蓄存款净增加27.2亿元,其中,有3.2亿元来自公款转储,占该行当年储蓄存款增加额的11.76%。某市8家储蓄机构,公款额高达92.93万元,平均每家在10万元以上。某县一副食店用流动资金1.2万元购买银行大户储蓄奖券。种种迹象表明,公款私存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治理金融环境,整顿金融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来稿摘登     
一、山区农村储蓄抽样调查 田林支行高须珊同志最近就100户乡镇居民、200户乡镇农民储蓄进行抽样调查,各储户的存款意向如下:在对有工人、售货员、干部、教师、医生、个体商等100户乡镇居民储户调查中,他们共有储蓄余额20多万元,其中活期占40%,定期占60%。他们存款的意向是:待购彩电、冰箱、金制品者39户,金额为5.3万元;准备办婚事21户,余额4.8万元;用于生活消费品14户,金额2.3万元;为子女今后上大、中院校7户,金额1.9万元;办入股企业经商者12户,金额2.2万元。对200户农户调查,他们共储蓄余额35万元,活期占57%,定期占43%。他们的存款,计划用于维持季节性生产60户,占30%,金额4.8万元;用于开山造林扩大种植面积及加工业14户,占7%,2.2万元;用于购进农用拖拉机3户,占1.5%,  相似文献   

12.
小议“公款私存”湖南安化县廉政办古戈,刘固城湘中某县一财管所长刘某,将4.2万元公款以个人各义存入储蓄所,贪污利息8,000元,因此丢了党籍。某副食品公司职工岳某,单位派他往外地催收货款,回单位谎称没有收到,将此款私存储蓄所,等单位另派人去收讨时,才...  相似文献   

13.
<正> 储蓄存款的资金来源本应是居民手中消费后暂时闲置的货币,但在近几年来的储蓄存款中却渗入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的存款。1989年底,我们在“公款私存”检查中发现,邵武市各企业在银行开立活期储蓄存款的户头就有267户,金额337万元,并及时进行了清理。但清理之后是否就没有公款私存呢?最近,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现金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一项管理职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现金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从来宾县农行6月份组织的现金检查情况看,企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 1、库存现金量大,帐实差额悬殊。据对来宾县24个乡(镇)的242个企业检查,库存现金为48.6万元,平均每个企业0.2万元,而实际现金库存仅占帐面现金的24.8%。 2、公款私存。通过检查发现有6个单位公款私存金额达18.61万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一些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采取不正当手段,截留一部分现金,把这部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逃避财经部门的监督。这不仅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储蓄事业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以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名义的私营企业贷款情况,最近,我们对河间、温岭、龙海、潮阳四县进行了调查。这四个县都是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地区。1989年末,四县在农行开户的乡镇企业3586户,贷款余额18152万元,其中以乡村集体企业名义贷款的私营企业1548户,贷款7801.8万元;分别占贷款企业户数和贷款余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泛存在的“公款私存”与“私款公存”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异的经济现象。它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后果。 公款私存的原因有: 1.逃废银行债务。由于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亏损严重,无力归还银行贷款,为逃避银行债务,不敢将销售货款汇入单位账户,而将销货款转入储蓄账户,以免银行扣贷收息,这些账户多以会计、出纳等个人名义开立,存取款时,银行无法断定其是否为公款。……  相似文献   

18.
《储蓄管理条例》及财政部(88)财预字52号文件明确规定:“一切国家资金都不准以个人名义银行开户存取,也不得作储蓄存款,……任何储蓄机构不得吸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存款。”然而,受部分拉储人员的影响及个人利益的驱动,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还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储蓄是农村居民将其待用和节余的货币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准备在需要时取用的一种信用形式.银行信用社运用农村储蓄集结的这股货币力量和其它资金一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服务.全国农村储蓄一九八五年底余额达到720亿元,占银行、信用社当年发放的农业款贷997亿元的72.2%.玉林市去年底农村储蓄余额5,854万元,比银行、信用社农贷余额5,747万元多107万元.可见,这股巨大的资金力量,对于农业  相似文献   

20.
<正> 1989年末,龙海县农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344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和以乡村集体名义的企业在乡镇企业贷款科目出帐的共299户,贷款余额1489万元,占乡镇企业贷款的43.2%。为了加强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管理,最近,我们调查了全县15个乡镇的有信贷关系的私营企业,从调查看,有不少问题值得重视,借此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