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京地铁i5号线安立路站与大屯路东站之间需设置竖井进行区间隧道的开挖。为了解竖井及区间隧道开挖对临近建筑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分析了开挖过程中临近建筑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开挖对临近建筑结构梁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柱的影响;地下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近似于正态曲线;随着到开挖位置距离的增大,地表沉降值逐渐减小,当距离达到3-4倍开挖内径时,沉降量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长沙地铁二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可能引起地层位移和路基沉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施工风险大。根据实际条件,文章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取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提出了控制措施。实测显示隧道施工对于京珠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长沙地铁二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可能引起地层位移和路基沉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施工风险大。根据实际条件,文章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取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提出了控制措施。实测显示隧道施工对于京珠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9,(31):243-246
盾构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本文利用ABAQUS建立盾构隧道掘进的数值模型,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盾构管片拼装的局部受力与变形、以及整体纵向的拼装变形,以及地层的分层沉降等,分析了盾尾里程与横向地表沉降关系、不同施工阶段横向地表沉降规律以及盾构推进引起纵向地表沉降分析、管片变形等盾构施工扰动机理。分析结果对研究深埋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中隧道微扰动影响,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实现大深度盾构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帅龙 《价值工程》2024,(10):81-84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穿江越海盾构工程逐年增加,地层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横琴杧洲穿海盾构隧道工程为工程实例,通过PLAXIS 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定量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加固范围、地表沉降等时变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明确了海域超软土地层大直径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的变形规律,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盾构隧道开挖时,地表允许最大沉降为20mm,当t>0.15D,地表沉降满足要求,加固范围取0.20D最为合理,当t=0.00D时,地表最大沉降约50mm,当t=0.20D时,地表最大沉降约8mm,相比t=0.00D最大沉降减少约84%。结合研究结果所得规律,设计了盾构隧道软土地基加固方案,取得了理想效果。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MIDAS-NX软件对双线隧道在不同净距条件下的施工变形进行数值模拟,探讨隧道净距对地表变形及地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隧道净距对地表沉降槽的深度、宽度和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隧道净距的增大,地表沉降槽逐渐变宽、变浅。当隧道净距小于2D时,地表沉降槽呈正态分布,最大沉降值位于双线隧道的中间位置;而当隧道净距大于2D时,地表沉降槽呈“W”状,最大沉降值出现在先行线的地表中间位置。实际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地表最大沉降值满足地表位移控制标准,必须保证双线隧道有足够的间距。  相似文献   

7.
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快速等优点,已成为地铁建设的主流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时,仍然会引起周围地层移动,地层移动一方面在地表引起不均匀沉降,另一方面直接引起地下结构物的变位,当变位不均匀时还会产生附加应力。预测和控制盾构近距离通过地下结构物时所引起的地层变位,有利于盾构机的掘进和确保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现通过大型三维模拟计算软件ANSYS对地铁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也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6):136-137
以西安五号线地铁某区间工程为依托,利用FLAC3D[1]差分软件模拟盾构过程,研究隧道开挖后地表变形及地层变形的扰动规律,以及隧道自身变形情况。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开挖对不同深度地层的影响。并得出了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隧道暗挖施工过程中,周围建筑物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在一定的工程条件下,可以用随机介质模型和弹性力学的公式进行分析。文章在分析介质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隧道暗挖工程中对地表沉降和变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如周围建筑物,疏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移动,开挖过程本身引起的变行和移动等。  相似文献   

10.
李健华 《价值工程》2022,(12):65-67
浅埋地铁隧道复杂地层下穿施工难度大,失稳和地陷事故屡有发生.以贵阳某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手段,对该浅埋隧道复合地层段的施工应力、位移、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据此提出降低风险的针对性超前加固方案.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在洞口位置最影响显著,其它断面的沉降随着掌子面推进而逐渐减小;针对红黏土特殊地质...  相似文献   

11.
陈进 《价值工程》2011,30(28):94-95
改进Logistic模型由于能够比较好的拟合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过程曲线,因而在地基沉降预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鉴于隧道围岩变形曲线和地基沉降曲线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将改进的Logistic模型用于隧道围岩变形预测分析中,并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隧道围岩变形量与时间的关系,能够非常准确的预测围岩变形量。该模型为隧道监控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并可为今后的预测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隧道施工中,由于对围岩的干扰,必然造成周围地应力场的改变,岩体结构松散,地表水、地下水重新分布;同时在开凿过程中带来强烈的噪声、冲击、振动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环境质量标准所容许的程度,以满足工程性能。  相似文献   

13.
隧道光面爆破是一种控制隧道周边岩体开挖轮廓及超欠挖并且能维持周边围岩稳定的施工技术。文章结合陇布隧道的围岩类型和实际施工情况,对隧道开挖的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和起爆网络,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同时对钻爆法施工组织提出了合理的工序安排、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史呈森  袁煜岚  郭建 《价值工程》2013,(12):135-136
当采用深挖方进行公路建设时,会对周围的植被以及对边坡的岩体造成一定的扰动和破坏,当存在有倾向于临空面的滑动面时易导致岩体产生滑移,给以后的行车运营维护带来隐患。工程上多采用抗滑桩、浆砌毛石挡墙、网格护坡梁、挡土墙等措施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金川二矿区正在进行开拓施工的1 000 m水平位置巷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探索深部巷道在高地应力、破碎围岩条件下,岩体开挖与渗流作用对围岩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同时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对渗流场分布规律有显著影响,但渗流场的变化对围岩的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因此,就硐室开挖而言,力学过程对渗流过程的影响是主要的,而渗流过程对力学过程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贞祥 《价值工程》2014,(6):104-106
四方金矿新建尾矿库排洪隧洞设计断面为4m×4.2m,掘进断面虽不大,但由于施工工期紧,贯穿整个隧洞的岩性变化大,尤其是隧洞出口部位由薄层千枚岩组成,虽未发现明显变形破坏迹象,但由于节理切割及卸荷裂隙影响,表面拉裂松动现象发育,洞脸边坡开挖时产生滑塌,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经过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比较,采取超前锚杆和挂网喷浆、钢支架等临时支护措施后,为确保安全施工和提前完成施工计划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隧道建设的高潮时期,在隧道建设上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迫切需要实现隧道建设高效与经济。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周围岩体发生应力重新分布,当这种重新分布应力超过围岩的强度极限时,将会造成围岩的失稳破坏,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受力状态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8.
姜元龙 《价值工程》2021,40(3):121-123
本文依托成昆铁路营盘山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阐述了进行隧道围岩地应力的测试和变形分级及分析变形原因,并根据围岩分级及变形原理,对支护措施进行创新,采用超前导洞释放地应力,综合运用柔性及刚性支护,分级支护,加强监控量测等多种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施工及运营期间初支、二衬被破坏,确保了隧道施工质量及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9.
陶峰  陈俊智 《价值工程》2014,(2):292-293
开采扰动下采空区上覆岩层将产生位移和应力的重新分布。为研究云南某急倾斜铁矿在持续开采下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和破坏情况,根据实验室试验得到的矿山岩体力学参数,建立了矿山有限元模型。对矿体的开采进行了模拟,得到该矿体逐层开挖后上覆岩层最大主应力和地表下沉值的分布图,综合分析急倾斜矿体持续开挖对采空区上覆岩层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亚东  陈江平 《价值工程》2014,(29):116-118
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某隧道的实际应用,从野外的施工到室内的数据处理和资料成图解释。依据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的带地形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结果,把电阻率异常分为Ⅴ类、Ⅳ类、Ⅲ类及Ⅱ类,分别对应极破碎岩体(Ⅴ级围岩)、破碎岩体(Ⅳ级围岩)、较破碎岩体(Ⅲ级围岩)和完整岩体(Ⅱ级围岩)。结合围岩分级结果,查明了隧道洞深附近岩性、断层破碎带及岩溶位置,对岩体完整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