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在没有设立单独的监督机构的"单一董事会"制度框架内通过加强董事的独立性进行监督机制的改良.英美法系国家公司制度中独立董事的功能实际上与大陆法系国家(德国除外)的监事会制度功能相当接近,而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类似于德国、日本的设有监事会的"双层董事会"制度,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有着缺乏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监督失效这样的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2.
设立独立监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大股东操纵董事会决策过程使非正当关联交易盛行,而现有监事会未能对这种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从长远来看,必须致力于公司股权结构的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才能真正建立起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机制;在目前应从决策和监督机制入手,在设立独立董事改善决策机制的基础上改革监事会,设立独立监事以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维护公司整体及中小股东利益,本文相应提出了独立监事的职能设计与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乐 《现代企业》2010,(5):21-22
<公司法>在修订后加强了公司治理,但实践中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对经营者的监督功能并未在实质上得到改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在运作中,监事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独立董事难以真正独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还有待协调,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需要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在<公司法>框架下完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应进行整合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英、美国家,这些国家在公司治理中采用"一元制"的结构,即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任命、监督经理层,在公司机构设置上没有独立的监督机构,董事会既履行业务执行职能,又履行业务监督职能,这使得董事会的两种职能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而,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增加董事会的独立性,力图在现有的"单层制"框架内进行改良,确保监督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起源于英美法系,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国2001年引进了该制度。但是我国是双层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原本就已经存在监事会。因此,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使这两种监督机制在职能上有很多的重叠,存在着一些冲突。解决两种监督机制的冲突应该明确二者关系,尽快完善立法,准确定位二者的职能,并最终形成协调互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公司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独立董事制度兴起的背景分析独立董事的职能,再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分析我国独立董事职能,并就独立董事监督职能与监事会职能的协调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是现代公司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公司在治理结构上采用了双层制的监事会制度。为加强监督效率,又引入了单层制的独立董事制度。然而,构成监督机制的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发挥却不尽人意。因此,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任务,首先就要在现有的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兼存的框架下,在立法和制度上对两者予以完善,以协调运作,提高监督效率。然而,更重要的是,探索两种监督制度有机融合的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公司内部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8.
自独立董事出现以来,其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容置喙的作用。然而,“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独立董事失职事件引发了对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质疑。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杈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独立董事制度正是为弥补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监督职能不足而引入的。在所有者缺位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如何保持独立性、发挥关键作用保护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制约独立董事行权的因素出发,探讨独立董事如何超越困境、保持独立,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独立董事出现以来,其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容置喙的作用。然而,“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独立董事失职事件引发了对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质疑。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杈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独立董事制度正是为弥补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监督职能不足而引入的。在所有者缺位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如何保持独立性、发挥关键作用保护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制约独立董事行权的因素出发,探讨独立董事如何超越困境、保持独立,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法律规范对监事会职权等的规定本身存在诸多缺陷,是导致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的重要制度原因。在当前董事会仍为大股东或内部董事控制的情况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与监事会功能的交叉、机构重叠,为此建议借鉴德国监事会成功的经验,重整我国公司治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之间的有效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几年的实践证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充公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对健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功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何处处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之间在监督职权上的冲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鉴于实践中公司财务舞弊、违规经营、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屡禁不止,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修订后加强了公司治理,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入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公司治理对内部经营者的监督功能并未在实质上得到充分改善,而且《公司法》的修订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关系协调问题等等。因此,如何在《公司法》框架下完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仍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有效履行监督职能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中国强制披露独立董事意见数据为揭开独立董事监督"黑箱子"提供契机,国内一些学者对监督过程已进行探讨,但是目前尚缺乏对独立董事说"NO"的影响因素的综述类文章。对国内外独立董事监督最新文献进行梳理,从公司层面因素、独立董事垂直和水平因素、议案事项和行动类型等方面对影响独立董事说"NO"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在公司业绩差、公司治理差和外部治理有效时,独立董事愿意出具否定意见;会计、法律、政府背景与第二个任期的独立董事履行监督功能较好;独立董事往往独自出具否定意见且对不同议案事项存在显著差异。文章系统分析独立董事具体监督过程的影响因素,为厘清监督机制和完善监管制度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大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提出建立三方委派的独立董事制度来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理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娜 《企业经济》2007,(5):172-174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应如何兼容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两者在职能上的重叠与冲突,构建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博弈模型,说明了两者职能上的交叉不仅无害,而且在当前对董事会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正是构成了对董事会的双重监督与制约。在现实情况下,二者并存是极其必要的,这也体现了处于改革阶段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既是与国际上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流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公司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我们可以在公司的立法和实践中去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如:在公司立法上,要明确董事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在公司实践中,可以通过完善薪酬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制度、股东约束机制、以及引进外部监督等措施来健全董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产权结构、内部人控制、监督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低下的原因 ,又从改革产权机构、加大职工参与力度、推行独立董事、加强监事会职能四个方面指出了改进弊端、提高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立法不完善,独立董事不能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董事会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被内部人所控制。许多公司不能充分认识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建立过程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独立董事资质不够、激励约束机制不足、与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发生冲突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能存在着许多重叠,造成了监事会和独立董事要么互相争权,要么互相推诱责任.通过对我国公司治理环境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环境的强化监事职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充分分析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上,发现两种制度的职权存在重叠,加大了公司的监督成本。作者就如何完善二者的职能分权进行分析,试图将重叠的职能进行划分,提出两种制度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