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辽宁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进行探讨.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所辖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有关.辽宁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城市特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工业遗产,弘扬传统工业文化,是辽宁进行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定位、利用核心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构建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城市现代服务业特色化发展的必要性,从识别特色、保护特色、培育特色、创新特色等方面论述了城市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化发展的竞争战略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化发展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营的核心是追求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能否构建特色城市经营,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未来城市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城市经营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品牌经济,努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特色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其它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特点,是城市个性与魅力所在,它标志着城市社会发展与空间利用的和谐程度,体现着城市的历史与社会文化品质,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现.作为具有山水资源优势和历史人文积淀的溧阳,城市特色的塑造相当重要,本文就溧阳城市空间特色的建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为溧阳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特色文化、文化品牌与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  王传宝 《经济师》2003,(12):236-237
文化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支撑 ,而特色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宁波特色文化 ,倾力打造宁波文化品牌 ,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宁波特色文化吸收了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商帮文化 )的优点和精髓 ,并有新发展。以新思路、新举措来发展宁波特色文化 ,倾力打造文化品牌 ,就一定可以提高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 ,确保宁波持续繁荣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郊农业争打特色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锡凤 《经济论坛》2003,(23):31-32
我国城郊特色农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近郊,利用中心城市信息流、物流中心、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等优势,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现代科技对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将城市经济和周边农业有机结合,集天然意趣与现代农艺于一身,提倡和实施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它不仅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而且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装点城市,为城市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服务,它大大拓展了农业发展的领域。发展城郊特色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发展城郊特色农业的意义1.发展城郊特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7.
吕刊宇 《城市建设》2011,(3):334-334
以街区为单位来体现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是实现城市特色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商业的发展以及街区风格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结合贵州地区特色商业街区设计,提出了建立起良好的商业街区形象,营造具有品质的商业街区氛围,能造出人们渴望的街道活力,进而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建设低碳城市确定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但总体看来,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缺少对特定城市特色功能定位的关注。而客观上,低碳经济却要求各区域按照特色条件探索特色发展道路,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主要结合对临港新城特色功能定位的分析,初步探索既反映低碳经济发展共性要求,又体现临港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独特定位的低碳城市实践区指标体系构建框架,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指标体系在引领、规范和调控低碳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认为,适应临港以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化新城区为主要功能定位的特色要求,从低碳能源、低碳研发、低碳制造、低碳物流和低碳社区等五个领域,构建低碳城市实践区评价体系是合适的,这也表明,适应城市特色功能定位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孟祥远 《经济论坛》2009,(17):77-79
目前,长三角地区面临重新界定,在此背景下,扬州要思考新形势下其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战略问题。本文借助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带理论,对梯度城市带视角下的扬州城市特色进行了分析,并对扬州城市特色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病问题一直是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全球兴起的"慢速城市"运动提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重视城市个性,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等理念,对我国发展特色新型城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介绍慢城运动兴起的背景,提出慢城理念和对治理城市病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市病现状、引起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外慢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发展田园城市、特色小城市、慢行交通和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等措施解决城市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风格和色彩趋同就意味着城市地域特色的消失.而地域特色往往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基本特征和标志,如果能把地域特色融入到城市的形象中必然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以寒地黑土的地域色彩为研究主题,以黑龙江绥化市为研究对象,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结合设计理论、色彩学以及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色彩提出参考意见,希望能为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地域文化环境保留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合作区域与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关系和发展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由城市和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区域。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区域类型,应该引起关注;为适应和推进合作区域的发展,城市和区域政府必须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对城市和区域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分析了甘肃城市旅游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和典型模式,认为关键问题是产品特色不鲜明、服务质量不高,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制约、产业链条短小等.基于此,未来发展的对策在于加强形象塑造、形成区域特色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合作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城市文明的徽像,特色文化更是鲜明的地域标志,其对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是不可缺少的生产力。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正在经历从物质向文化的经济重大转型,这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本文借此契机,开展对唐山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业的深入研究,指出了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的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发掘唐山市的历史传统文化,促进其特色文化产业为现代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对唐山市"十二五"期间城市的成功转型与经济的二次腾飞产生深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风貌是人们对城市印象的概括,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本文以蓟县总体设计为实践载体,对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中的相关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套城市风貌特色的控制引导方法,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在城市设计操作中保留并发扬城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经营理念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创新,永康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一样,应有品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打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城市经营可以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历史背景,确立有利于城市的独特发展战略。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极大地提高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特色,使一个一个的城市名牌聚合成为名牌城市。城市经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经营理念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创新.永康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一样,应有品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打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城市经营可以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历史背景,确立有利于城市的独特发展战略。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极大地提高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特色,使一个一个的城市名牌聚合成为名牌城市。城市经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现代的城市特色退化的问题更显著了。文章主要在解析城市意象理论上,使用城市设计的手段去构思对城市特色的营建。  相似文献   

19.
陈霖 《发展研究》2012,(7):25-28
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与探索,源起于现代城市形态的转型与全球化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一种城市演变形态。建议福建省在构建各具区域特色、多层次的创新型城市中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路径、营造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特色商业街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景观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是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一座城市商业魅力之所在。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一座城市,首先感兴趣的就是它的商业服务业是否发达,最有特色的购物消费场所都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