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道路行道树是街道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宜宾城区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分析城区行道树的绿化现状,对当地城区街道行道树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宁市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城市行道树的品种不断丰富.从目前西宁市城东区城市行道树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品种单一、观赏价值低、病虫害时有发生等问题,本人通过对西宁市城东区行道树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城市行道树选择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要求。针对休闲农业景区分布零散、景观同质化且缺少 呼应、地域性特征弱等现存问题,将旅游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科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环城游憩带的视角出发提出环城休闲 农业景观(ATL-ReBAM),并构建“三带”景观空间模式。 该模式符合城市居民出游规律和市场需求,与城市周边的资源 分布规律相吻合,有利于地域风土特征的有效传承。以成都为 例,根据其休闲农业景观空间演化特征和已有休闲农业景点分 布特征,尝试构建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三带”空间结 构,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压缩了行道树生长的环 境空间,阻碍了土壤水分的移动与循环,增加了行道树生长 的难度。探究街道种植环境对行道树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完 善行道树种植设计与栽培管理技术,改善城市街道形象,提 升城市绿化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弹性的有效途径。利用 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试验站,通过对移植后的银杏生长势的评 估、叶性状参数的测定、生理指标的定期观测得出,行道树 生长受硬质铺装等人工覆盖面的显著影响,生长量普遍降低 了50%;渗透性铺装能有效改善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为行道 树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和有效的降水补充通道,是道路建设 和行道树栽植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移栽初期,采取提 高土壤保水力和养分水平、增大树池体积的方式对银杏行道 树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景观过程是风景园林学科长期以来不断研讨的重要 议题。在此视角下,规划设计实践广泛关注场地的自然和人文 过程,通过引导和利用其运转机制,发挥积极效益,保持过去 与未来、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平衡。在梳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景观过程在场地价值识别、自然力 量引入和弹性应对未来3个方面的实施途径,并以成都世园会 申办方案为例,在景观过程视角下探究如何将传统农耕智慧延 续、世园盛会承载、绿色产业培育与城市发展过程相融合,最 终营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低影响、可持续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复合系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数量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交通堵塞等一些负面问题也严重困扰了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的质量。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演化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作为缓解城市发展质量问题的新路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在广义范围内,能够从组成结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中亚热带湿润城市尤其是江南小城镇城市中绿化行道树,受诸多城市因素影响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最大可能调整改善其生长环境。使之能健康成长,发挥其全面使用功能,体现其在城市各系统之间的最大价值,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在城市使我们和植物之间和谐共存,以便可以科学和理论性地对待行道树在城市系统中的研究应用中作一浅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作为以人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单元,建筑物群体构成了景观的主体。此外,还分布有公园、绿地和其它一些不常见的景观要素。城市景观是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类型,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也深深地刻上了人类影响的烙印。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城市化,未来的景观将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环境,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等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城市,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景观和城市景砚设计逐渐诞生和发展起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景观也经历了从注重"殿堂"列注重"生态"的转变,然而,随着城市越来越快速的发展,由于城市形象提升的需要,要求城市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入城市文化的内涵,然而正是这一城市形象提升的需要在某些时刻却变了味,人文因素大大的冲淡了生态因素在城市景观的重要作用,而我们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从业者,必须清楚地看到,城市景观设计所面对的整个城市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正确的运用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城市美化的需要、同时也要保证城市景观在城市整体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景观、后工业景观、工业旅游景观是构成城市工业景观的要素,反映了城市不同时期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历程。应用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将工业景观系统作为城市子系统进行研究,可将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微观与宏观、物质与非物质多层面进行整合优化,从工业景观的现状研究、功能规划、空间布局、文脉保护等方面提出城市工业景观系统规划的路径,实现城市工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化包括行道树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美化了市容,但是城市绿化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部分行道树由于生长环境的不良及后期管养手段不当等原因,出现树木干瘦、病死株、树形不佳等现象,影响了整个道路景观。因此,采取科学的养护管理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合理进行修剪,科学防治病虫害,使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快,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建造时间不同,建造材料和技术的不同,造成了建筑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加剧了景观的混乱,所以对城市景观必须以"人性化"为目的进行整合,整合的方法既有纵向"历时性"因素的连续,又有横向"共时性"要素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70条代表性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开 展行道树健康评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的相关 性。结果表明:大多数行道树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存在 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土壤物理性质与行道树健康密切相关,其 中行道树健康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 水量、总孔隙度、黏粒、粉粒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多数化学 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行道 树土壤的改良和精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说明了城市色彩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指出了城市色彩与景观系统的关系,论述城市色彩在城市景观上的功能体现,进而提出并建构了当前城市色彩设计的的相关原则,说明了城市色彩在景观塑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定义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满意度的基础上,阐述了成都东湖片区建成城市生态公园和居住区后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特点,确定了成都东湖片区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环境质量、地理位置、景观和谐度、府河沙河石牛堰整治效果、公共服务设施、容积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方面定量评价了该区域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分析认为东湖片区建成后可大幅度提高其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吴莆田 《开放时代》2006,(6):F0002-F0002
秋枫村并无枫树,一片颇具规模的旧时村落,颓败而不失严谨,野花不顾残垣断壁,地暖荒生般开放,接引了秋日的气色。近两千人的秋枫钟氏,早已陆续迁出古村落,留在长安里、忠心里、怀安里、仁和里的居民,如今尚不足二十户。在依山而筑的秋枫古村的最高处,住着八十岁的吴环阿婆。阿婆说,她家以前就是雇农,所以一直穷困至今。不过,这处居所,倒是在土改时分的,那是全村最通风透气的好房子。这个公路终结点的山村村民,不改往日惯习,总在“酉四祖祠堂”旁的忠安门楼聚聊,那里是他们唯一的公共活动场所。与其它古村落不同的是,在秋枫村,仍可见不少男青…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快,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建造时间不同,建造材料和技术的不同,造成了建筑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加剧了景观的混乱,所以对城市景观必须以“人性化”为目的进行整合,整合的方法既有纵向“历时性”因素的连续,又有横向“共时性”要素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景观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景观设计之关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位置的地段特点进行有效的景观设计,使之既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正在向智慧型城市转变,并不断将科学技术整合到创造性活动之中。景观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具有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需要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景观的交互设计注重功能优化与美学提升,成为解决传统景观弊端的方式。从交互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出发,对交互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交互景观发展优势与必要性进行论述,研究交互景观发展现状。以北京海淀Smart能量公园为例进行交互景观的设计分析,提出交互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并对交互景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外在显现,叙述着城市所独有的蕴含,它是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的意识、城市的精神及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文章试图通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及发展方向进行剖析来探究其内在的构成,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基础、功能、创作原则的构成要素进行辨析,把握城市景观设计内在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指出未来城市景观发展之路,即以景观之"技"传播文化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