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绿色环保理念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建筑行业同样也不例外,节能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当中.想要有效实现建筑电气节能,就需要从其应用效果及其功能多方面来进行着手,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筑电气节能方案,从而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在建设以及后期应用过程当中更加节能环保,有效促进整个建筑行业更加环保化,规范化,进一步使得建筑应用发挥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徐琳 《经济师》2006,(12):277-278
在南通建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建筑龙头企业,集聚建筑产业优势,成为地区建筑业的实力与象征,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文章分析了南通建筑业龙头企业发展,提出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并提出龙头企业实施发展战略的当前任务。  相似文献   

3.
袁利飞 《大陆桥视野》2012,(22):83-83,85
作为高能耗产业的建筑业,提高节能意识、使用节能材料、完善节能制度,努力使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现代建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现代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追求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使其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节能环保理念作为新型的施工理念和工艺正逐渐成为现代建筑施工的核心,只有合理运用节能环保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才能不断的加大企业在市场的份额,才能拥有更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市场的一席之地。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能源方面的一些问题,体现了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分析研究了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使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文只是笔者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与同行业的同仁共勉,主要为节能环保施工工艺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低碳节能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低碳节能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物的节能、绿色环保要求,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国家高唱节能环保的主调,各行各业发注重节能环保型的经济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行业,提倡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是当下国家亟待关注的领域,设计出节能型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有效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量和需求量,有助于改进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优化升级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本课题首先介绍了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现状,并相继分析得到对应的节能措施,予以实施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国家都在倡导节能环保,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建筑业,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从给排水的节能、节水两方面建筑给排水的节能环保问题,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化和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进一步构建,建筑行业也进入了节能环保的发展新阶段。建筑施工纷纷开始采取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减小环境压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现代社会,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进步。本文着重对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在技术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节能技术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能源结构、生产能力和环保能力作为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外生潜变量,以低碳竞争力和低碳技术利用率作为内生潜变量,构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评价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Lisrel软件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业低碳竞争力进行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生产能力和环保能力是影响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生产能力对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建筑面积碳排放效率的因子荷载值远大于产值利润率,表明建筑面积碳排放效率对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较大。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大力宣传低碳思想,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建筑业节能技术的研究,加速节能技术改造进程;制定适应市场环境的低碳政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船舶维修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在分析船舶修造业节能环保现状、趋势的基础上,力求突破环保与经济利益不能兼得的矛盾,寻找实效、节能、环保的平衡点,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合理有效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而能源消耗也随之呈现出一片快速增长的形势,尤其是建筑行业,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节约能源,而工民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工民建的节能施工工艺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方面,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使用节能施工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工民建节能降耗的技术方法,旨在更好地节约能源,使建筑行业朝着节能、科学、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玻璃幕墙的节能在整个建筑节能系统中占有重要作用,合理资源利用、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等正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文章对超高层办公楼建筑中玻璃幕墙的使用利弊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新型玻璃幕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中,坚持节能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旧物的循环利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分别从废旧物循环利用的优点、在节能环保应倡导废旧物的循环利用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的实施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节能理念也开始深入到各行各业。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中坚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能源消耗“大户”,在节能型建筑风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损耗,一种“绿色”的发展模式也成为了时代的必须。本文就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结合相关知识,对节能施工技术的有关应用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5.
周彪  张子文 《大陆桥视野》2016,(14):329-32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政策条件的改变,我国建筑业在采用新结构体系,新施工技术、新材料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且在住宅建筑上尤为明显。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的开发,解决了粘土砖生产所造成的耕地和环境的破坏,同时因使用大量钢材,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市场,还起到了一种拉动作用。目前钢结构住宅初露端倪,但发展十分迅速,发展计划己列入国家产业技术政策。钢结构住宅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有效使用空间大、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节能环保等特点,有利于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程质量的改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凡事都讲究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兴起生态建筑、绿色环保的热潮,而室内装修的环保问题也逐渐成为建筑界和室内设计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室内装饰装修的整体设计,提出一些有效环保的建议,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多房屋建设都是采用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保证了长久以来的建筑安全,基本成为了保守固有的建筑模式,可现今的建筑行业需要更健康、更节能、更环保的新型建筑结构,这就要求在建筑学上要不断创新,开发和使用新型材料和建筑方法,保证房屋结构的合理有效.本文就四种新型房屋建设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论述,为建筑结构的选择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低碳环保的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越来越深入人心。并且将这一概念贯穿至科技,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在建筑业中这一概念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和延续。电气工程作为建筑业的中一项主要工程项目,在环保低碳的概念使用由为明显。更多节能,减排的设计创意浮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住宅建筑业,在农村从低档安置性住宅向中档准小康适用型、小康舒适型迈进,在城市向低耗、休闲、节能型高级豪华住宅方向发展。2010年我国城镇住宅建筑节能率要达到50%,沿海发达地区实现65%,并逐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比重。对于住宅建筑设计中节能方法的探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工程节能是衡量生态住宅建筑的重要指标标之一。因此,充分认识到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节能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与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按照现有节能规范和标准实施的基础上,多专业全方位协调共同推进绿色节能住宅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实施能源战略,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建筑行业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主要对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的节能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已逐渐应用在建筑行业,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智能化。作为古老的建筑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产物,建筑智能化工程应运而生,且一经出现便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与能源危机警钟的敲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大力宣传与贯彻落实,作为高能耗行业的建筑行业实施节能技术的趋势已日趋明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与节能技术,来阐述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以期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