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传统生活方式聚居的村落,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社会系统交融共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环境文化。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村落建设传统破碎,乡村环境文化断裂。建设美好乡村,必须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大力弘扬优秀乡村环境文化,合理规划村落建设与保护,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既是村民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承、展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却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与特色建设方法,以湖州和孚镇荻港村为面板,解析传统村落在公共空间中的更新实践,探讨村落公共空间特色营造的有效途径,活化村落人文资源,保持村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庙开始复苏,村落中庙与校的冷热局面逐渐被打破.村庙是传统乡土人文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根植于村落中的乡土环境、 文脉传统以及生活习俗,与每一个村民的生活紧密相关.同样村校在村落中传播现代科学文化,将近现代的正规教育引进到村落里,使村民的生活发生大的转变.本文旨在通过对村庙与村校的历史演进的展现,说明在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两个视角下,现代农村中的两种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出现了各种环境,居住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建设好幸福美丽乡村的主要目标.通过对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依据传统村落的现状概况对村庄的居住环境展开研究分析,最终总结探讨适合传统村落发展的技术路线,从而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2)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3)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宏观尺度传统村落差异化保护为切入点,选取浙江、安徽、陕西、云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四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省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四省传统村落均呈凝聚性分布,安徽的分布最不均衡但集中度最高,浙江和陕西次之,云南集中度最低。(2)四省传统村落多集中在丘陵与山地地区,其中陕西以丘陵为主,浙江以山地为主;同时,各省传统村落在整体上有较明显的沿河、沿湖分布趋向。(3)四省传统村落存在较明显的城镇中心聚集现象,绝大多数村落分布在中心城镇30 km范围之内;而在交通方面,安徽省传统村落的交通通达性最高,云南省最差。(4)陕西、云南两省的部分城市,传统村落密度与经济发展指标存在正相关,其余城市两者多为负相关,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方式存在区域差异性。在分析不同区域传统村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异化保护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仝志辉 《开放时代》2002,(1):117-119
在费孝通的描述中,礼治维持着村落的秩序,教化权力形式正当其时,国家对村庄施行无为政治。这是传统的乡土中国。但现代化运动以来,国家权力开始深入村庄,甚至延伸到家庭,村庄再也不是天高皇帝远的自在田园,外来力量的涂抹使村庄不再呈现单一的性质。也许,这只是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农村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现代村庄构建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与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全面小康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现代村庄建设更是很重要的内容。村庄构建模式一定要体现科学规划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都市里的村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其领地空间、社会结构和组织关系逐渐受到城市的侵蚀和破坏.然而,在传统村落走向终结的同时,集体经济起到了村落再组织纽带的作用.这是因为"城中村"集体经济是以集体土地资源为依托、以出租物业为主要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始终保留了集体资产的村落成员共有特征.在传统村落逐步瓦解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集体财产的代理经营、村落社区的建设管理、原村民的组织保障等职能,成为村落组织的新型纽带和村庄事务的实施主体.传统村落在集体经济的再组织下演变成为基于共同财产关系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生育观念正从传统生育观向现代生育观转变。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不仅与国家政策、宏观社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亦与村庄社会基础、村庄社会结构、村民日常生活逻辑和农民生活世界相关联。为适应农民生育观念的这种变化,需对农村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安排进行相关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创新与中国的崛起———评《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李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由陈吉元和何梦笔(德)主编,胡必亮、王晓毅等执笔的《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共8本,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丛书的内容是从三...  相似文献   

13.
南疆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是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 印迹层积叠加的产物,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和人居空 间符号特征。以“景观-基因”的异变辨识视角探析传统村落 千百年来有序传承的深层基因内核,不仅有利于揭示地域聚居 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更可使现今的乡村振兴保护开发工作对 地域特色基因的保持有相互印证参考之利。尝试引用文化地理 学领域的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通过村落选址、整体格局、街 巷交通、平面类型、建造材料5个不同基因载体对象层面对南 疆地区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特征及其异变类型进行识别与解 译,从保护振兴的价值视角探究概括出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 因”承变、类变、突变形态特征,并针对当前传统村落的基因 异变现状提出后续的检视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将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客观评估与村民主观感知有机结合,有利于打通传统村落保护从政府供给端到民意反馈端的逻辑脉络,双向联动建立传统村落长效保护机制。基于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传统格局、村域自然环境等维度构建传统村落历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CRITIC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明两者之间的适配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历史环境客观脆弱性均值为0.51,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53.85%、30.77%和15.38%,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传统建筑>村域自然环境。(2)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观脆弱性均值为0.55,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46.15%、23.08%和30.77%,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传统建筑>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村域自然环境。(3)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的适配性存在尺度差异:从整体来看,76.92%的传统村落在主客观脆弱性上保持匹配,表明村民对历史环境脆弱性的客观事实具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归纳提炼其所蕴含的三大生态智慧核心,包括“遵循自然的形制格局”“功能融合的空间形态”和“物尽其用的营造法则”。针对其当代发展困境,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分别从“消减胁迫因子,提升生态韧性”“精明管理土地,优化产业结构”“传承空间要素,更新场所环境”“关注人文感知,回归设计本原”4个层面提出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由于所含要素更加丰富,并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往往具有整体性功能和多样化利用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河坑村土楼群为例,通过对村落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及生态山水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重点剖析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景观与稻田景观类型。最后在整体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河坑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跃主要依靠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转换。在基础上,借助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理念,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阶段分为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和动力机制,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面临着城市滞后化严重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城市,就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竟可能多的提取出来,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群体。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然后重点分析了从建筑群轴线、单体建筑轴线以及院落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元素表达,最后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形式的评析。  相似文献   

19.
于晓明 《财富时代》2022,(10):43-45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村落经过很多年传承和积累,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截至2018年,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在冯骥才主任的带领下已经先后评选出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的保护被真正地落实到了实处。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村落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重要性。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此后又相继出台不少相关文件,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谢锡辉 《大陆桥视野》2016,(14):132-132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逐步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大多数人对汽车运用只懂得娴熟的驾驶技术,而没有维修知识,当汽车在行驶中出现问题时就只能“望车兴叹”了,所以人们对汽车的工艺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现代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对汽车的运用与维修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加强现代汽车的维修技术,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本文从现代汽车维修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汽车维修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