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昭住 《价值工程》2014,(19):307-309
目前劳动力的流动都是各种经济发展带动的结果。农村当地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固守了当地劳动力,保护劳动力不外流;而周边外界城区的发展以及政府的规划很多又吸引当地劳动力向外流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29):1-3
文章阐述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评估的认识,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评估模型,研究了这些实效评估模型目前的应用情况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合的四维联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农村劳动力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刘易斯理论、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劳动组合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农村劳动力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刘易斯理论、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劳动组合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上田 《会计之友》2007,(6S):33-34
本文利用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地调研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以及系统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分析为基础、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核心和工具的计量模型,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程 《企业导报》2014,(19):95-9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在此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经济建设重心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变。本文正是运用VAR模型对1978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试图阐释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演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解释。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一个山地多、耕地少、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947年,日本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54.2%,属于典型的“传统型”产业结构国家。此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急剧下降,1955年为奶.2%,1975年为13.9%,1998年为5.2%。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致上有以下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问题,制定了积极的政策与措施,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使培训内容上更多样化。文章在对南京城郊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效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中外企业》2003,(2):64-69
目前,无论是就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还是异地转移、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均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就业风险远大于城市劳动力,这是影响农业富裕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约因素。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选择产业呈现集群成长态势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劳动力有效、有序转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孔令侃 《中国就业》2006,(7):24-25,23
江苏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的省份之一,拥有人口743250万,从业人员为448252万。其中,苏南经济最为发达,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较多,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苏北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数量较少,向外输出劳动力较多;苏中的情况则介于两者之间。本文就近年来江苏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现状、问题、成因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程殿洪  陈世娟 《活力》2010,(14):186-186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已超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镇企业》2003,(8):60-60
吴敬琏教授主编的《比较》第七辑上发表了李剑阁的文章《农民就业、农村金融和医疗卫生事业问题的几点意见》,文章指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地少人多、小农作业的实际情况看,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尽管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益,本文以永州市扶贫培训基地管理调查为基础,采用 SWOT 分析法,对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管理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社会各界也逐渐形成共识,要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而绝非是一纸户口的改变便能让农民顺利地走出一产。笔者分析主要有三大因素制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20.
钱黎阳  楼旭明 《价值工程》2011,30(18):311-313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农民增收,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前提。本文以西部省份--陕西省为例,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入手,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应面向工业部门,而且还应依托本地特色优势实现内部转移,其转移的具体方式为发展有特色的劳务输出、特色林业、特色旅游业和相关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