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江苏、四川两省1206名农村子女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农村非独生子女为比较对象,描述农村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特征,并从微观层面提出解释。农村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优势明显:文化水平更高、上重点学校的可能性更大、享有更多的家庭教育投入;独生子女身份、性别等个人因素,尤其是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的经济条件等家庭因素,能为农村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优势提供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政策无疑是过去三十余年间对中国家庭以及人口结构影响最为深远的政策之一,独生子女的“独”这一特性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家庭的商业保险购买决策。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发现相比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反而更低。为了解释这一结果,本文从金融知识、风险态度、社会互动和信任度四个渠道分别进行考察。其中,前两个因素主要与保险能分散风险这一功能属性相关,而后两个因素则体现出保险因信息不对称而与生俱来的信用属性。结果显示,给定其经济水平,独生子女更少购买家庭商业保险的原因,并非是他们在金融知识和风险态度上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明显差异,而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互动和信任度方面明显弱于非独生子女,正是这种“社会性”的缺乏导致独生子女更少购买家庭商业保险。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并且这一群体的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独生子女政策成功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数量,减缓了人口急剧膨胀的速度,无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独生子女规模不断扩大,更突出了独生子女政策产生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有关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广泛关注的。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十岁以下独生子女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对48位独生子女家长进行访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透过独生子女外移父母光鲜亮丽的背后,揭示他们面临的养老困境,为独生子女即将外移或已经外移父母,从精神、经济到情感、文化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建议,促使他们早思考、早决策、早准备即将面对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产生冲击。利用2006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通过列联交互表与卡方检验的方法,判断已婚独生子女居住方式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总体上,已婚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依然以从夫居为主,但也出现了夫妻之间从妻居、父子之间从子居、双方父母之间从独居等新的居住安排形式,这种居住安排与理性选择理论相一致,意味着新生家庭会根据现实需要作出相机选择。比较而言,已婚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父母的需求,而已婚非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子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适应特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是由于其特殊性而广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群体,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历程中的转折期,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6,(2):168-180
本文运用广义倍差法系统探讨了独生子女政策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受到过分宠爱,但当他们离开家庭走向独立时,却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这一转变提升了他们的压力水平,恶化了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基于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后,步入社会的青年组相对于少年组的精神残疾率的上升幅度在显著扩大,且这一变化对于男性和独生子女尤为明显。另外,相对于女性,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之后出生的男性比这之前出生的男性的精神状况(情绪郁闷或精神紧张)的恶化程度更明显,且这一模式对于独生子女更显著。本文揭示了独生子女政策的精神健康成本,有助于更全面地反思独生子女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实证分析苏州市吴中区独生子女致残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从源头上降低独生子女不幸伤残风险的预防措施。提出目前独生子女特别扶助制度存在的不足,建议建立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金的长效保值机制,并在特别扶助制度中将中度残疾和重度残疾加以区分,提高重度残疾家庭扶助金标准;政府担负起解决伤残独生子女就业的主导作用,加大对他们就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年出现的“佛系青年”“躺平”等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对非认知能力中尽责性维度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主观态度上更具尽责性高分特征,但在客观行为上尽责性得分更低。在乡村样本、男孩样本和父亲从事体制内工作的样本中,独生子女身份对行为尽责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父母参与的频率相对较高,是独生子女态度更积极的原因之一;在家庭内部分工中,独生子女较少参与家务劳动,是其行为尽责性低分特征的重要根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父母生育决策、教养方式以及国家人口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以文献研究法总结分析了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规模、家庭结构、伤亡风险等基本内容。对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从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和精神赡养等三方面对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梳理归纳。期望通过总括性和前瞻性的探讨来应对和缓解即将到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少子高龄化"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天然的结构性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中国计划生育已经陷入矛盾陷阱:一方面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性缺陷,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补偿与救助,另一方面仍在继续鼓励更多独生子女的出现。独生子女政策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后换来的却是高风险社会的来临,与"花钱买风险"无异。终止独生子女政策是规避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原始数据为基础,结合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调查资料,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独生子女在年龄、教育、职业、行业、独生子女身份等方面的婚姻匹配状况。同类婚是独生子女婚配的主要形式,独生子女强化了"门当户对"的习俗。这种强化将对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加深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降低了社会开放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严格的一孩政策。  相似文献   

13.
阳翼 《经济管理》2007,(15):57-62
本文尝试从消费者行为学的新视角探讨独生子女的特异性问题。先通过深度访谈、专家意见、问卷初测、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并检验价值观量表,然后对青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样本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两者在“成就感”和“开心和享受生活”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接着分析了差异的来源,并用演绎法讨论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消费行为差异及其营销启示,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独生子女群体,目前累计已有独生子女户3000多万。由于子女的惟一性,而广大农村地区又缺少养老保险,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正成为目前农村当中的一个严峻和现实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丁晨 《当代经济》2016,(22):98-100
自1970年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城市中形成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社会的急剧变迁,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视角,阐述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养老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养老问题上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从制度完善、家庭支持和社会网络建构三方面提出规避养老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扬 《生产力研究》2012,(3):223-224,238
如何有效管理独生子女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和职业价值观的分析,提出独生子女员工管理的应对策略,如增强职业成就感,重视沟通以及尝试新的管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政策提出三十多年后,独生子女父母开始步入老龄化,在他们未来的养老进程中,除了家庭和子女在养老方面的帮助,来自政府的财政资金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难,需要政府和家庭共同面对,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问题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对近十多年来国内中国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归纳出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体质、适应性、职业观、婚恋观、价值观、人格特征等七个主要的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及其成果,总结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厚钧 《经济师》2006,(4):185-186
1982年之前出生的独生子女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08亿。到2008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群已经进入了成熟消费期,将引来一个消费高峰。企业如何赢得品牌影响力和销量的双赢,要针对独生子女消费群的特点,采用品牌营销、时尚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是由于其特殊性而广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群体,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历程中的转折期,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