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给雷锋办过储蓄 1990年2月13日,工商银行抚顺市七百储蓄所更名为雷锋储蓄所。为雷锋同志办理过存款的王玉珍同志回忆了一段难忘的30年以前的事: 那是1960年春季的一天,一位身材不高的解放军同志来我们储蓄所存款,他在凭条上写下了“雷锋”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5日,虽是小寒,工行抚顺分行雷锋储蓄所却洋溢着即将来临的新春的气息。在由《中国城市金融》召开的“弘扬雷锋精神,重塑新型企业文化”座谈会上,我有幸见到了雷锋同志生前的战友乔安山老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金融界成千上万个储蓄所中,目前以“雷锋储蓄所”命名的只有三家,而这三家“雷锋储蓄所”却又都出现于中国工商银行的系统之内。这种“三所归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这和工商银行一位分行行长的名字分不开,他就是曾历任安徽、黑龙江省分行行长,现又履职辽宁省分行行长的朱立飞同志。  相似文献   

4.
雷锋,这个普通士兵的名字,影响和铸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我时常想,我们都在学习雷锋,但雷锋精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作为工商银行一名普通员工应该怎样学习雷锋,实践雷锋精神呢?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18日是雷锋担任雷锋中学(原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4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雷锋中学的学生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她们心中非常敬仰的特殊老师——当年雷锋心中的英雄和榜样人物、雷锋生前战友、雷锋精神传人,以及当年宣传雷锋的第一人等英模人物。  相似文献   

6.
3月3日,辽宁省国税局召开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座谈会。来自全省国税系统学习雷锋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集聚一堂,畅谈学习雷锋体会,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这一鲜明主题。  相似文献   

7.
《金融队伍建设》2007,(3):56-56
雷锋去世后,从他留下的文字的文笔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一个有潜质的文艺爱好者。小学时,雷锋就已经是文艺骨干,能说会唱,喜欢看书,以后还在县报上发表了文章。具有高等小学学历的雷锋,在那个年代也是属于稀罕的“小知识分子”了。  相似文献   

8.
工行长河,金色画卷;雷锋精神,再续新篇。2002年10月,一个由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朱立飞同志提议、工总行批准的品牌储蓄所,在哈尔滨市革新支行应运而生。这就是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雷锋储蓄所。雷锋储蓄所的前身是工商银行哈尔滨市革新支行第一储蓄所。革新支行党总支以“雷锋文化”为载体,努力塑造雷锋式的工行员工。雷锋储蓄所现有员工35人,平均年龄28岁,都是大专以上学历。超前的理念、良好的素质、优质的服务,使雷锋所开业70天储蓄存款纯增5243万元,存款余额达到12.3亿元,存款及余额均居全省工商银行系统之首。2002年,…  相似文献   

9.
1961年6月18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来到储蓄所,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津贴存在这里。1961年9月9日,这位青年军人再次来到储蓄所存下了100元半年期定期存款。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的噩耗传来,储蓄所陷入沉重的悲痛之中,原来存钱的青年正是雷锋。这笔存款存单被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珍藏起来,这就是著名的"雷锋存折"。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3周年纪念日。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全国人民长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在经受历史风雨的洗礼和不同经济形态的磨砺后.更加熠熠生辉。 中国工商银行的广大员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学雷锋.以实际行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把弘扬霄锋精神积极融入到创建一流的现代国际商业银行的宏伟目标之中.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为展示工行人学习雷锋的丰硕成果。交流弘扬雷锋精神的新经验。把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提高到新水平,本刊特别组织了这期专题报道。我们组织和选编了8篇文章.分别在相关栏目中介绍给广大读者朋友。在《行长论坛》专栏。发表了与学雷锋结下深厚情缘,长期坚持把雷锋精神引入银行建设的朱立飞行长的文章《学习雷锋重要的是学他的做人做事》.并配发了本刊特约评论员文章《一位行长与三家“雷锋储蓄所”》;在《专题报道》专栏,分别发表了辽宁抚顺雷锋储蓄所、安徽合肥雷锋储蓄所和黑龙江哈尔滨雷锋储蓄所的文章:为深化新时期对弘扬雷锋精神的认识.我们在《宣传视点》专栏.还发表了三位作者的署名理论文章。 我们希望这些文章.能像三月的春风春雨那样.沐浴着人们的心扉.滋润着人们的心用。  相似文献   

11.
雷锋活着是一面旗帜,躺下是一座丰碑。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忘记雷锋。他视人之难为己之难,视人之急为己之急,为二十世纪的我们树立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丰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无顺市分行雷锋储蓄所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生前多次存取款的地方,雷锋的100元存款和他当年同储蓄员的合影,至今仍珍藏在储蓄所里,成为激励后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财富,多年来,雷锋储蓄所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储蓄所,全国金融系统先进单位、全国金融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学雷活动先进集体和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我们党支部也被评为全国金融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储蓄所现有员工40人,营业面积2700平方米,存款余额达6.7亿元,并以环境优雅、功能齐备、服务上乘,成为当地闻名的个人金融业务中心。  相似文献   

13.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连同他的事迹教育和感染了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茁壮成长。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坚持十年如一日,帮助照顾一对素不相识的盲人夫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实践着“走雷锋的路,学一辈子雷锋”的诺言。  相似文献   

14.
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有这样一家有口皆碑的储蓄所,他们秉承雷锋精神,学雷锋、做雷锋,把一颗火热的心捧给社会各界客户。它就是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营业部雷锋储蓄所。雷锋精神指引发展雷锋储蓄所创建于2002年10月,现有员工23人,平均年龄28岁。为了让雷锋精神在每·位员工内心深处扎根,  相似文献   

15.
四十多年前,雷锋的一笔100元存款,把雷锋储蓄所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几十年来,尽管岁月流逝,形势变化,但雷锋储蓄所一代又一代员工,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他们长期以来在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过程中所积淀的雷锋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学习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为内涵的企业文化,我们称之为雷锋文化。正是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创造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推动着雷锋储蓄所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中国工商银行衡阳县支行储蓄员葛菊兰同志,从这一点精神出发,对同志、对客户,充满着深深的爱,深受群众的称赞,并被她的同事们称为“我们身边的雷锋”。一位老储户是个老红军,因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多病,无人照顾。近四年来,葛菊兰为老人代领工资,上门存取,每天下班后总是先到老人家里去看一看,帮他做饭买菜,熬药送汤,洗衣浆补,使这位老人老有所安,老  相似文献   

17.
朱冬 《中国金融家》2012,(3):148-149,151
金融系统从不缺乏“雷锋”的元素,从“雷锋储蓄所”到“学雷锋先进集体”再到“雷锋银行”、“雷锋服务岗”,弘扬雷锋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但初闻锦州银行的这个“洋雷锋”,确实感到挺稀罕。尤其当我得知,他还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大新闻人物,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辽宁省第五届雷锋奖章和感动锦州十大新闻人物时,对他的这份好奇也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8.
今年1O月,是工行黑龙江省分行营业部雷锋储蓄所成立十周年。十年来,革新支行的领导及其员工换了一届又一届又一茬,但始终坚持:弘扬雷锋文化、打造精品银行”的宗旨,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的新途径。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截至2012年6月30日,雷锋所存款14.76亿元,较建所之初增长319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年均474万元,发展理财金账户6557户,累计销售基金9.72亿元、保险26亿元,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践行了总行“人才兴行、文化引领”的先进理念。总结雷锋文化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对加强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是对提高全行科学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挥毫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7个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大字。45年后,在3月5日到来的今天,向你介绍一位工行员工在“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鼓舞下,坚持29年收藏有关雷锋的藏品,传承雷锋精神的事迹。他,就是工商银行辽宁省朝阳分行办公室秘书王建国同志。去年他被朝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0.
它被称为"雷锋银行",不仅因为曾为雷锋办理过储蓄业务并至今保留雷锋的存单,还因为它几十年来在弘扬雷锋精神、实践优质服务方面的坚持,并在金融系统形成了广泛的品牌效应,本刊也对其进行过持续报道和关注。对于工行抚顺雷锋支行来说,这一品牌的闪亮,并非仅仅由雷锋的名字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