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州市委书记罗荫国、高州市市长邹继海在《发展“三高”农业振兴山区经济》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谈了看法,首先肯定发展“三高”农业,是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其次高州“三高”农业发展的成功轨迹在于:科学布局、区域开发,形成系列、规模经营,强化流通、产销成龙;加强领导、科学配套;再次应努力发展高州“三高”农业,开发名优品种,深化产品加工,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2.
番禺市化龙镇农业发展总公司是化龙镇政府为推动全镇的农业发展而成立的一个综合经济实体。这个公司自1993年4月成立以来,积极走科技兴农的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作示范,以技术为纽带,努力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和公司自身的经济建设,在农业的开发、生产、科研、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镇“三高”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与此同时,农业发展总公司的自身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润125万元。  相似文献   

3.
程华 《广东经济》2002,(8):24-26
1999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梅州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总结推广梅州经验,确立农业开发“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典型;2000年梅州的“一江两岸”工程,又被国家水利部的专家誉为城市堤防建设的“梅州模式”。本刊记者7月18日赴梅州市采访,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经济建设的成果,追寻梅州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记者首先采访了中共梅州市委谢强华书记。谢强华:最初在梅州企业任厂长,后担任梅县工业局局长,八十年代担任梅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八十年代末期担任梅州市主管工业、城建的副市长,九二年担任梅州市市长,九五年担任梅州市市委书记至今。  相似文献   

4.
传统农业就是指一种落后农业,用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的定义就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基本特征就是贫穷但有效率。”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广东高州的农业,当然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农业。但20世纪80年代初高州的农业依然还很落后,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59元。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高州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98年达到了3450元,其它综合指标,如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指标也达到了同步发展,1999年成…  相似文献   

5.
中秋过后,我们驱车前往高州市根子镇.一进入根子地界,看到公路两旁尽是仿如绿色阳伞的荔枝树;到了根子镇政府,凭高远眺,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涌动着绿色波涛的荔枝海。接待我们的根子镇委书记叶国清披露了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荔海几乎覆盖了全镇总面积的一半;今后全  相似文献   

6.
高州长坡镇委书记梁学伟写了《三大产业齐发展策马扬鞭奔小康》一文,指出该镇全方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三大产业齐驾齐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了。主要做法是: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力度;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加快三大产业发展;注重上规模、上水平、高起点,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大力推行股份制,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赖东年,你最适合做统战部长。”这是从上级领导到一般群众,从“三胞”到当地统战工作对象。都那么一致的评价、赖东年,一个“老宝安”的典型代表,以他特有的幽默风趣和坦荡胸怀。给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留下难忘的印象。一,脚踏实地扎根基层1947年3月,赖东年出生在深圳市葵涌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勤奋朴索的习惯和坚强不屈的意志。从1965年参加工作,在基层一干就是31年,从大队民兵营长到镇委书记:期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1996年2月,他从任了18年的镇委书记岗位上调任龙岗…  相似文献   

8.
无锡朝阳集团是经营农产品的大型流通企业,是无锡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多年来探索形成了“基地+市场+超市”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日前,朝阳集团农业产业化论坛在无锡召开,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无锡市委书记蒋定之、市长王荣等以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化学化是20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迅速很快,不少农户引进了现代技术发展“三高”农业,还有许多这户自行上因特网销售农产品,把农产品交易做到了国外,这是我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可喜苗头,有关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加大投入,在一切有条件的农村发展电讯和网络,并投入资金建立农业网站特别是建立农产品市场网络,鼓励农民上因特网,让农业信息化为我国农业发展插上翅膀,同时,我们必须加快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策,主动迎接农业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永清县是农业大县。为把企业大县变为农业强县 ,必须选准切入点 ,支撑点和着力点。一、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实现市场农业和农业市场的对接。市场农业的发展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它要求我们“反弹琵琶” ,依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所以现实性市场需求与前瞻性市场需求的结合点 ,才是我们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调整农业结构的实质是调整能力结构 ,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化的链条上 ,哪段能力差就调整哪段。通过调能力结构 ,促进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的调整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形成优势产品密集带和区域特色农业 ,从而将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市场联…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汕头农业产业化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全市传统、分散、低档的农业生产手段和产品,正朝向高质、高产、高效和规模化、企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三高四化”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陆河县以甲鱼生产为龙头,带动了“三高”农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甲鱼生产已成规模 90年我县试养甲鱼,95年大面积推广。特别是96年汕尾市“两鱼”养殖现场会的推动下。甲鱼生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的同志把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归纳为“农户十市场”,是“农户与市场的连接”。这种看法我认为是片面的,在实践中,容易产生误导。第一,会导致农业产业化的低标准、简单化,使人们容易忽视其他要素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为农业产业化只是农民和市场的关系,是单个农民在市场中从事农产品买卖的一种活动。因而,只要把农民推向市场,就算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第二,会割裂农民与农业、农业与市场的关系。我们讲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而不是“农民”产业化。我们不能把“农户与市场的连接”与“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的连接”混为…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农村市场经济加快发展中,如何使农业、农民和市场全面接轨,保持农业持续稳步发展,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小康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历史经验证明,“没有农业,就没有一切”。一、市场经济下,芜湖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决定实施以来,我市农村、农业和农民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农业开发、农业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适应市场需要,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芜湖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1.“开放型”农业代替…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如何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及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这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在系统查阅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从定义、功能、问题、公益性、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等方面对国内有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结果发现,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各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仍大量存在职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关注市场不够、运行机制不畅、激励措施不力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应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方面架构未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铁三角”。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浅谈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桦 《经济师》2005,(6):143-144
现今,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声不断高涨的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不畅、交易手段单一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业大市场体系中的每一个连接或耦合过程,信息已成为整个体系的纽带。于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已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并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合同农业的运行机制及绩效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军 《经济经纬》2003,(6):110-112
合同农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合同农业中“合同”的实质是为企业和农户双方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以减少双方市场行为的成本。日前合同农业存在着垄断、盘剥和欺诈三个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程华 《广东经济》2002,(12):18-20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亮点,党的“十六大”进一步确立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我省的情况看,全省有1551个市辖镇,各镇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发挥基层镇的作用,如何营造一个宽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引导、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在这方面,东莞市虎门镇,靠发展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十六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如何解决农村城市化的问题,虎门创出了奇迹,虎门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全国远近闻名的经济强镇,每年上缴税收20多个亿;从第一个太平手袋厂开始,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为我们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近日,本刊记者就东莞市虎门镇如何发展特色经济等问题,专程采访了镇委书记钟淦泉同志,以下是记者的采访录。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江阴市召开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座谈会,围绕“率先”命题,广泛交流情况和经验,深入探讨农业现代化的性质、内涵和实现途径。 座谈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部部长陈锡文主持,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12个市(县)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四个省市的12个市(县)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四个显著特点。即注重从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注重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努力兴办适应市场需求的“三高”农业(广东)、效…  相似文献   

20.
周翔  王娜 《时代经贸》2011,(20):152-152,15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业旅游活动在全国逐渐兴起。当专家学者们在讨论“农家乐”、“观光农业”、“田园农业”、“乡村旅游”等概念时,农业旅游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和通俗性悄然传遍全国。文章回顾了农业旅游的背景,阐述了当前农业旅游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