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高废弃资源利用率,对酸再生铁粉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酸再生铁粉的物化性能,然后分别进行了配加酸再生铁粉的造球试验、烧结杯试验及压砖试验。试验表明:酸再生铁粉10%,氩氧炉除尘灰90%,膨润土3%,且酸再生铁粉造球前加水润湿(配加水量40%),造球质量较好;另外,酸再生铁粉配加低于8%时,竖炉不锈砖强度达标,可以加入竖炉冶炼铬镍铁水。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众所周知,用固体碳还原铁的氧化物(铁鳞或铁矿石)生产铁粉是在本世纪2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至今仍被世界各国所沿用並形成现在世界上生产海绵铁粉的主要工艺。例如:瑞典霍格拉斯公司用固体碳还原铁矿石生产海绵铁粉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目前,年产还原铁粉达到20多万吨的水平。日本川崎制铁公司,用固体碳还原铁鳞,在70年代初期还原铁粉年产  相似文献   

3.
试验考察了酸量、浸出温度、矿浆浓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镍、钴、铁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镍、钴、铁浸出率随着酸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酸量过大会造成酸耗大、铁浸出率升高,加大后续沉铁的困难;升高温度,镍、钴、铁的浸出率均有所增加,温度大于85℃后,增加幅度不明显;矿浆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镍、钴、铁的浸出率影响较小。本试验最优化条件为:酸矿比(t/t矿)为1.2、浸出温度95℃、矿浆浓度33%、浸出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镍、钴、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7.43%、88.56%、85.68%。  相似文献   

4.
利用钢渣和煤矸石中的金属成分制取复合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混凝剂的制取及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混酸的加入量,混凝剂的加入量以及pH值。实验处理印染废水,测定CODCr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其正交试验显示:当混酸投加量为15 mL,混凝剂的投加量为15 mL/L-1,pH值为6时,CODCr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色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讨论了处理生活污水时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抛丸灰(粉)进行筛分,检测不同粒度抛丸灰(粉)的物化性能,进行不同粒度抛丸灰(粉)代替不锈钢连铸坯切割铁粉利用的试验。试验表明:粒度为100~300目的抛丸粉流动性较好,切割过程中熔渣流动性也较好,切割端面整齐,可代替切割铁粉使用。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超细粉磁选铁粉品位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方法:先将盛有磁选铁粉的坩埚放入刻有凹坑的耐火砖中,然后将其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加热熔化,实现渣铁分离,从而得到化学成分均匀的铁和渣,对得到的铁称重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然后进行换算,最后得到铁品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将四氨合硝酸铂用水溶解,在硝酸介质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铅、锌、镍、铁、锰和铝的含量。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78%~100.48%,精密度为0.45%~7.30%。与直流电弧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完全满足相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对材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羰基铁粉同其它铁质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是应用于硬质合金、耐磨材料、表面光洁材料等的制造。另外,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也青睐于将羰基铁粉作为制备原料或添加剂,但是,采用高压法生产的羰基铁粉,规模化生产困难,生产成本较高,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化所)与吉林吉恩镍业联合实施的中压法羰基铁粉生产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羰基铁生产难度和羰基铁粉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用膜电容去离子法(MCDI)净化模拟含铀地下水的可行性,考察了电压、原水pH对产水回收率的影响,分析如何提高再生电压和预冲洗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原水pH=7.58、工作电压1.1V条件下,模拟水中离子去除率(以电导率计)达96.02%,净水回收率为66.67%;采用反向通电结合定期稀酸冲洗方法,可有效去除膜电极上残留的铀离子。  相似文献   

10.
姜淑波 《西部大开发》2010,(7):67-67,69
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进行各项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掺加一定的骨料、再生剂及沥青后进行马歇尔及车辙等试验。提出了就地热再生维修方案,并总结了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对硫铁矿烧渣全铁含量以及组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湿法工艺以硫铁矿烧渣为原料制备铁红,省去专用还原剂还原的步骤,研究了高温硫酸还原的最佳条件,试验确定制备铁红的简易工艺,节省了试剂与能源。采取该工艺制取的铁红纯度为92%~94%。  相似文献   

12.
以1916—2008年中国钢铁企业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利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钢铁企业分布格局分阶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近100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布局的集中度逐渐降低,大型企业市场影响力不足,中小企业数量过多;在空间格局上我国钢铁企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集中度东高西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易成本的我国钢铁产业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 《科技和产业》2009,9(7):27-30
我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讲述了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论,其次通过钢铁产业链模型结合其产业链特点来讨论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引入钢铁供应链,进行交易成本分析并考查其可行性。最后总结钢铁供应链这种新制度的建立将对目前钢铁产业的粗放型扩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铁尾矿用于混凝土生产的试验及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当前天然砂的短缺和开发利用铁尾矿的重要意义;列举了我国铁尾矿用于混凝土的实例;介绍了将马钢南山铁矿的铁尾矿用于C60级混凝土的实验研究成果。对掺有铁尾矿混凝土有关性能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对试验研究所采用的尾矿砂通过检测部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合格。同时提出了将铁尾矿用于混凝土生产和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5.
工业铁质废料综合利用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工业铁渣综合利用技术新进展,并对铁渣综合利用途径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钢铁工业发展周期及中国钢产量饱和点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日本钢铁工业发展阶段的分析和产量曲线拟合,总结钢铁工业发展规律,验证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可行性。基于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的判断,使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拟合预测,得到中国粗钢产量预计在2020年前后达到饱和,饱和值水平约7.7~8.5亿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土霉素废水,以铁铜比、pH值、反应时间及固液比为影响因素考察其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质量比为6:1、pH值为4.5、反应时间为90min、固液比为0.08时,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58%,废水的可生化性(BODy/CODcr)由0.1提高到0.4,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际铁矿石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娜 《改革与战略》2012,28(2):58-59,65
2008年以来,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动摇。文章针对定价模式机制的变动,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于铁矿石供需双方定价机制进行分析,揭示铁矿石定价过程中双方的谈判地位的转变,并从需方角度提出采用反"哈灵顿"博弈策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一致对外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