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业努力探索的问题.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而言,面临着政策性与市场性双重风险,防范和化解政策性信贷风险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提出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基本思路建立贷款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建立农业政策性信贷安全区;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快超库存量粮食顺价销售;争取国家政策,加快消化政策原因形成的财务挂账;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内控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粮棉市场的全面放开,给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带来新的冲击和困难。切实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关键在于研究和把握主要矛盾和问题,外抓诚信建设,改善环境,内抓规范管理,改进经营.  相似文献   

3.
罗娟 《新疆金融》2006,(9):14-16
农发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合理确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风险调控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的要求,农发行的经营管理逐步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认识农发行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风险防控水平,是农发行所有经营活动的核心,也是农发行业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改制重组,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手段和要求等构成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同时也使农发行的农业政策性贷款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防范机制,努力控制信贷风险,保障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安全已成为当前农发行工作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仅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信贷计划的职能作用,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新形势下农业政策性贷款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农发行…  相似文献   

5.
张崧 《金融与市场》2009,(10):35-36
随着历史沿革和业务范围的变化,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不再单一,而且成因复杂,相比之下信贷风险管理还不完善,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高风险产业,银行业信贷支农面临由农业风险直接导致的信贷风险较为突出.银行业支农信贷风险的转移,根本在于农业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在于农业风险承担和保障机制的建立,而这一机制的缺乏恰是银行业支农信贷风险转移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消除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风险顾虑,亟待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设立准政策性专业保险机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步放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大,为有效规避贷款风险,及时预报潜在风险,主动掌握贷款进退,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和损失,有必要建立一套规避贷款风险、贷款能进能退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
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行业风险加剧。如何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当前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坚持科学发展,健全四种机制,强化基础管理等方面,对农业政策性银行风险防控工作做了一些探讨,以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业发展银行现阶段职能已转入市场化管理时期,农业政策性贷款较大程度地揉进了商业化管理手段,政策性信贷风险也直接转化为商业性经营风险,这给基层行信贷管理带来了新的变数,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市场化条件下信贷风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基层农发行的工作实践,笔者就商业化管理中的政策性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略作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银行信贷风险按国家放权到银行的先后,可分为改革前信贷风险和改革后信贷风险。(一)改革前形成的信贷风险改革前信贷风险是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政策性贷款形成的。山区农行政策性贷款主要为支持农业、扶贫、地方发展和科技开发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这些贷款利率低,偿还率低。特别是社队解体,部分贷款无法落实,形成永久性呆帐。(二)改革后形成的信贷风险改革开放以来,银行的经营地位不断上升,各种贷款由银行自主地发放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各种经济实体、个人投资者手中,但由于管理不善,贷款手续不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