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声洪 《经济师》2005,(1):26-27,67
萧条态势资本市场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作用,引起消费需求萎缩,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如果要改变资本市场的萧条态势,扩大消费需求,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就必须努力营造宏观经济的良好局面、积极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塑造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加强市场监管、消除资金入市障碍、不断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保持市场平稳发展等,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的措施尽快扭转资本市场萧条抑制的局面,着力培育繁荣态势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是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是,内需不足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阻碍。通过VECM模型论证上海市不同时期、拥有不同住房所有权的家庭消费对房价变动的反应结果显示:房价变动对高收入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始终没有影响;对于平均消费、中高、中等与中低收入阶层,在1985-2000年期间,房价变动仅对中高收入阶层消费具有微弱的财富效应,对其他收入阶层的消费没有任何影响;在2000-2012年与1985-2012年期间,房价变动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表现为微弱的财富效应,对平均消费、中高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均表现为挤出效应。为此,本文提出通过抑制房价的非理性飙升态势来改变市场对房价走势的乐观预期,维持住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以构建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动力机制以及对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给予政策优惠等措施来扭转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挤出效应,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7,(11):104-118
本文揭示了资本市场会由于资产错误定价,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影响实体经济。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资产价格高估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低估则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这种特殊机制,将产业结构调整分解为资本变动效应、资本效率变动效应和资本-效率交互效应。结果发现,资产价格高估是通过资本变动效应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论证了产业股票价格高估由于引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产生资本变动效应,从而引发产业扩张。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价高估并非总是不利的,需重视和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价格高估,允许生产效率高的新兴产业股票价格高估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本文研究与金融学国际前沿研究相互补充,有助于明确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具体机制,也为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扶植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附带资产价格的最优资本信贷率模型,描绘了资产价格与商业银行资本互动影响的关系图,并着重强调了资本约束影响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资产价格的过程.研究结论认为:监管当局从紧(或放松)的资本要求会造成资产价格下降(或上升),资产价格的变动幅度与无风险利率和信贷规模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相关;而资产价格的波动对银行最优资本充足率目标具有负向影响,影响程度与无风险利率、资产价格变动对企业违约率的影响程度以及监管当局规定的贷款风险敏感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4)
文章以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假说及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MP)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资产配置与居民消费、资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两个方面分析了资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认为不仅资产配置、资产价格对居民消费有单方面的影响,居民消费对资产配置有着跨期的影响,并且消费通过影响投资市场供求关系及宏观经济变量进而对资产价格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货 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来调节金融资产的价格、数量等中介指标以达到最终政策目标的过程 ,它主要包含价格、数量以及预期等几种作用途径 ,它们分别通过机会成本变量、规模经济变量和心理预期等因素发挥作用。下面仅就价格途径的传导机制做初步的探讨。货币政策的价格途径传导机制又叫“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或“相对价格效应” ,即通过影响资产的相对价格来引导人们进行资产结构调整。资产结构指的是具有不同收益率、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一系列资产 ,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 ,因而资产结构的调整就不仅只影响金融资产的供求 ,还会影响到实际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通常的金融资产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和证券资产价格等 ,这三大类价格中的每一类都包含很多具体金融资产品种的价格 ,共同组成了金融领域中的相对价格体系 ,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由于社会一般利润率倾向的作用 ,从长期看投资者在所有资产上只能获得等量的边际收益 ,使得金融领域的投资收益与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因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金融资产的相对价格 ,来引导商品市场供求变化及其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 ,这就是价格渠道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一、利率作用渠道关于利...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的开放经济时代,在人民币资产对外价格预期稳定和资本项目逐渐放开、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资本对利率的反映程度大于消费和投资对利率的反映程度、虚拟资本规模过大、投机资本和实体投资资本失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央行频繁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主要手段的货币供给量调节,最多对流通中货币存量调整的利率变化引致的收入变化略有短期效应,而对资产泡沫时代的交易信用化指标,这个某种意义上反映投机资本规模的投机资本严重脱离实体投资的货币流量问题没有多少影响。本文以近10年中国的宏观流量指标:国民收入,M1、M2意义上的货币供给量,M1、M2意义上的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指数,存款准备金率等指标的变化为依据,在新旧货币数量方程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利息理论的框架基础上,拟造投机资本函数方程,计算近10年中国投机资本和投资资本规模并比较其失衡程度,构建投机资本和投资资本一般均衡模式,并针对中国投机资本和投资资本市场失衡、投机资本脱离实体投资过度膨胀的主要因素,提出实现投机资本与投资资本均衡发展的宏观管理政策组合选择。M2Y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动态》2007,(8):20-24
今年上半年内需增长高位趋快,外贸出口持续较快增长,预计三季度和下半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很可能呈现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的态势,今年经济增长也将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全年GDP增长率在11%左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但要高度警惕由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引起的经济泡沫化。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格局已转化为“供求紧平衡、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提高、价格整体攀升”。应实行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引导内外需求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9.
将居民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纳入研究范围,采用LMDI分解法对2000—2011年广东省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收入对碳排放增加整体上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生产部门能源强度、生产部门能源结构和能源碳排放因子整体表现为负效应;生活部门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效应不确定;总体上正向驱动效应超过负向驱动效应,致使广东省的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0.
张锦平 《新经济》2014,(7):9-13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的重要目标.从宏观经济总需求构成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的变动和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具体分析“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拟着重分析研究消费需求对广东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别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也在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周发明、杨婧(2010)运用ELES模型,从基本需求量、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等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吴瑾、周博雅(2011)以我国全体居民为研究对象,从平均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的变动、各项消费品的消费结构变动和消费结构贡献率四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变动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8%。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两个特点:要素投入支撑增长和出口需求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投资增速下滑,企业出口受阻.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鉴于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分散等方面的突出功能,尽快推出创业板、完善期货与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创新与四万亿投资计划相辅相成,联手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统计方法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居民消费的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处于正常状态,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经超出正常范围;二、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长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在目前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率和其他条件不变,投资每增长1%,消费将会下降0.8%。三、200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已经明显超出经济增长的需求,2004年比较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把消除了价格变动后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2003年的水平上(24%)再下调4个百分点以上,即压缩到20%以下;四、中国目前以鼓励投资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已经达到,宏观经济政策上应有所调整,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广东消费需求潜力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巨大,是未来广东保持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的重要目标。从宏观经济总需求构成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的变动和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具体分析"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拟着重分析研究消费需求对广东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别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显现五大比较优势:经济增速领先,消费需求领先,投资环境领先,自主创新势头领先,投资增长进入合理区间。但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房价反弹压力与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大等。2007年江苏经济工作的主题是“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采取“一稳一扩”的需求管理政策和“一调一长”的产业管理政策,保持投资适度规模与平稳增长,投资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刺激消费的政策设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李卫华 《经济地理》2019,39(9):31-38
改革开放以来,按GDP支出法推算,我国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总量不断扩大,其中净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和拉动效应。三大需求具有波动性和互补性特征,我国经济增长因而也呈波动性增长的态势。合理调控三大需求,能够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效应,提出了优化市场结构、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加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辉 《经济论坛》2009,(24):33-35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效应,提出了优化市场结构、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加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资本流入:周期变动、冲击因素及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VEC模型,对1982年~2008年间中国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存在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资本流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同周期变动;国内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国内股票收益率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对中国资本流入的规模和速度会产生较强冲击;国际资本流入的周期变动能引发人民币出现新一轮内外价值偏离,能延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还能放大外汇储备贬值风险,甚至增强宏观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