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管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为新时期各地政府进行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双控"提供策略参考。研究方法: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法。研究结果:(1)"十二五"期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2)预测到2020年末各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要依据4类脱钩系数进行规模管控,根据"优"、"良"、"中"和"差"4种等级情况的区域进行强度管控;(3)基于预测结果,从发展观念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供地模式调整等多视角提出了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管控策略。研究结论:应努力促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低脱钩"发展模式,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策略推进建设用地"双控"行动。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我国及东、中和西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我国的29个省份1999-2013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对建设用地扩张与驱动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人口、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扩张体现为趋同效应,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减少建设用地投入,反映地区差异政策的虚拟变量有利于促进建设用地扩张;2分区域来看,人口、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均为正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东部地区减少建设用地投入,而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将促进建设用地扩张,反映政策变迁的虚拟变量对中部地区建设用地的扩张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的对策建议为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作为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领域,一方面其投资可作为资本要素,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其建设可改善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进而提高经济运行效果。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对内生性较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个体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就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水利、信息、卫生环境和滞后两期时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沿海11个省份2008-2011年近海捕捞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渔船"双控"政策、生产补贴、渔船吨位、近海污染等各种政策、技术与环境因素对我国近海捕捞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渔业生产保障能力和捕捞渔船纳入双控比例与技术效率正相关,户均补贴收入、捕捞渔船吨位、省域近海污染比例等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农村人均收入与技术效率负相关。提出了切实消减过剩捕捞能力、严控近海污染、控制成本类补贴增长、完善近海捕捞业保障基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对成都市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进行系统评估。研究方法:(1)通过SI分析确立评估指标体系;(2)通过CU分析进行定性定量评估。研究结果:(1)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评估各级指标多数得到"中"及"良"的评价;(2)指标"法律依据"及"政策持续性"仅得到"合格"的评价。研究结论:(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很大现实需求;(2)成都市流转政策整体值得肯定,但尚需深化;(3)缺乏法律依据是制约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基于2013—2019年浙江德清集体和国有工业用地微观土地交易数据,实证分析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微观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1)集体工业用地价格和利用效益明显较国有工业用地要低;(2)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国有工业用地价格具有正向效应,将推动周边国有工业用地价格上涨9.5%;(3)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降低了城乡建设用地价格差距,空间集聚有助于提升集体工业用地入市价格.研究结论:政府应深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入市,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的主要使用者,其行为选择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苏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用地企业的问卷调查得到数据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对企业选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法人代表年龄、企业用地面积、投资规模和地区变量对企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选择有负向影响,法人代表学历对企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选择有正向影响,而企业性质、产业类型对企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1994-2013年的财政分权省级面板数据,并引入劳动力资源及人均投资量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级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一致,且影响较小;同时存在东中西部的地区分化现象,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负面影响,而中西部地区为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省级行政区建设用地及各功能用地的单/多中心两种配置模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静态面板模型、正反论证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在全国层面,建设用地及其工业和居住用地多中心配置提高了技术效率,商服用地多中心配置则相反,且随着多中心配置指数提高,居住和商服用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强度呈倒“U”型变化。(2)在区域层面,东、西部与全国的规律基本一致,但东部建设用地及其分功能用地多中心配置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强度最大,西部随着建设用地多中心配置指数的提高,其对技术效率的积极作用逐步凸显,工业和居住用地多中心配置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性相对较弱;中部建设用地多中心配置主要源于居住用地促进技术效率,而工业用地多中心配置抑制技术效率,商服用地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及三大功能用地空间配置对技术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地进行空间配置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环境规制的实施形式,将其分为直接控制、经济手段和"软"手段三个类别的工具手段,利用我国2005~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层面:直接控制和经济手段对技术创新都表现出促进作用,"软"手段由当期的抑制作用转为滞后一期的促进作用。区域层面:直接控制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经济手段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软"手段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布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首位城市占比及首位度等表征规模分布,并借助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总量抑制了能源效率,但规模分布在一定条件下减弱了这一负效应。(1)就建设用地来看,其规模分布与能源效率之间呈И型关系,第二拐点尚未出现,且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占主导,由二城市首位度向四城市首位度演进,其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强度呈倒U型变化;(2)就各功能用地来看,其规模分布与能源效率的关系与建设用地有着相似的规律,且商服用地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占主导,而工业和居住用地对其负效应占主导,工业用地表现较为明显,由二城市首位度向四城市首位度演进,工业和居住用地的负效应不断增强,商服用地的促进效应强度与建设用地一致。研究结论:适度提高建设用地空间集聚水平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其分功能的工业和居住用地的空间集聚整体较弱,推动其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再集聚、再配置将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2.
将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可转让配额机制引入新增建设用地调控研究,以探索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的改进方向.分析了个别可转让配额机制引入的适用性和理论逻辑以及可转让配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实施的关键问题,并以百色市为例,计算引入可转让配额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GDP的机械增长和软性增长,证明引入可转让配额,可显化各地对新增建设用地的真实需求,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产出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可转让配额机制的引入可以成为今后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体制改革的选择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应用1999 — 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 — 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5、0.274和0.083;(2)初级产品阶段地区、工业化阶段地区、发达经济阶段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0.068和0.066;(3)地区技术效率和土地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发展阶段演进逐渐减小;(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理策略与绩效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土地登记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土地法律制度和土地管理手段,将土地登记应用于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是适应土地"产权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的基本保证.另外,土地登记制度渐趋完备,土地登记成果与土地动态监管数据功能契合、规范匹配,为土地登记制度应用于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的同时,加快推进土地登记成果在建设用地动态监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用地结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增长的规划编制思路,对未来中国产业用地规划结构进行预测,为相应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用地-产业"分析法.研究结果:运用新建基于产业的产业用地分类,预测了未来中国产业用地规划结构.研究结论:(1)产业用地与产业产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同步增减性;(2)产业用地结构随着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变化;(3)针对经济增长中产业用地结构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未来城乡人口和建设用地间的供需变动和影响。研究方法: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中国总人口及省际人口变化进行预测,建立城乡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测算二孩政策下2016—2030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城乡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研究结果:(1)2016—2030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总体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明显大于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且在人口快速释放的第一阶段(201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明显,后期趋于平稳,但未来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矛盾将持续加大;(2)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上升,变化速率渐缓,个别省市的农村建设用地需求下降,且不同省市之间的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并不一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因地制宜,提早应对。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对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和作价入股两种供地方式的交易成本控制措施,提出控制交易成本、优化管理政策的建议,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探索构建了“供应(交易)→制度环境→交易属性→交易成本→供应(交易)”闭环式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成本控制理论分析框架。(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制度相对完善,交易成本控制效果好于作价入股;在缺乏规范制度安排情况下,政府背书或担保、建立利益联结体等非正式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3)缺乏交易平台、交易程序和规则不完善、交易合同不规范、基准地价与价格评估不完善、监管程序缺乏等是影响交易成本控制的重要制度因素。研究结论:应当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交易程序和规则、规范交易合同文本、完善用地管理政策体系等,以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有效控制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