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频繁暴发征地冲突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弄清中国频繁暴发征地冲突的原因,以期为政府制定土地冲突管理的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法,演绎法.研究结论:中国频繁暴发征地冲突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征收土地不遵循法定程序,非法强行征收土地.土地征收补偿、安置问题突出,乡(镇)政府、村委会及少数干部行为失范,农民开始当让不让甚至联合行动,地方政府对征地纠纷与冲突的管理缺乏成效.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公众参与理论和程序公平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千人百村”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征地补偿、征地程序以及征地用途等对农户征地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多元Logit模型。研究结果:(1)保障农户知情权和参与权(特别是政府就补偿安置办法与农户进行协商),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征地满意度;(2)在政府就补偿安置办法与农户进行协商的前提下,征地补偿水平越高,农户征地满意度才越会显著提升;(3)非公益性农地征收比公益性农地征收更需要政府与农户协商,缺乏协商的条件下,非公益性征地补偿水平增加不会提升农户征地满意度。研究结论:事先知情和事中协商是被征地农户参与征地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征地程序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户征地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议在确保农户参与和程序公平的前提下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尤其是对非公益性征地。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索简便的征地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研究方法:以现行规定为基础,结合北京市实际征地情况,量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合理分配土地征后增值,确定征地补偿的构成。研究结果:提出征地补偿包括土地资源价值、土地社会保障价 值、土地平均增值收益三部分,探索使用宏观数据合理量化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结论:征地补偿标准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数据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实际工作中.存在下列矛盾:征地双方的地位不平等。按照现行体制,国家征收集体土地,基本上属于行政强制;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科学.不足以支付安置保障农民和基本建设的成本.最后可能出现财政兜底或者政府负债的后果;现行土地法律和政策的根本性缺陷.在于失地农民的长期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针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地方政府动态最优征地路径的选择问题,建立预算约束条件下政府最优征地路径模型,对最优征地路径进行求解和绘制相关相图。研究方法: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数理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预算约束的存在会影响最优征地路径的形态和性质,并可能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研究结论:应通过更为灵活的征地指标管理策略和地方政府融资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预算约束的不利影响,更好地实现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7.
黄苑 《农家之友》2010,(5):62-62
某市某村一位姓倪的农民来信说:“我于2007年承包了村里的5亩土地,种植了桃、葡萄和花椒等经济作物,次年即有经济收入。2009年因市某机关建办公大楼,征收了我村的部分土地,其中也包括了我的承包地。在进行征地补偿时,政府将我补偿标准与其他晚栽2年的桃树一样补偿,每亩均为5000元,而且没有将我的其他经济作物算在内。请问,征地补偿标准是如何确定的,我对征地补偿标准不服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关于征地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一、征地补偿问题的原因分析征地补偿问题主要是征地补偿标准问题。尽管新《土地管理法》相对于旧法 ,提高了征地的补偿标准 ,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征地中所使用的补偿标准却常高于有关规定。如 :根据抽查资料显示 ,浙江省的土地补偿费为前 3年平均年产值的 8 4 76倍 ;安置费为前 3年平均年产值的 8 75 85倍 ,比法定标准的上限高出近 3个百分点。即便如此 ,农民仍不满意 ,时有上访、闹事的情况发生。这说明征地补偿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 ,征地补偿较低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进行理解。1 土地流转市场使土地被征用者主观上认为征地补…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低,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根据特别牺牲说,在征地中应当确立按照所有权人所失去的,而不是征收者所得到的作为补偿原则。在我国特定的土地制度下,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不是征地中所有权人所失去的,因而不应成为补偿的标准。农民在拥有土地时享受到的利益才是土地被征收后失去的内容。因此,需要正确评估失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按照农民在征地中所失去的为依据制定补偿标准和范围,才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适合国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经济分析及征地改革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索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方向。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征地补偿与农地土地价格的关系,试图回答征地补偿标准高低的问题。对征地补偿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探索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提出改革建议。研究结论:(1)《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定低于农地的土地价格,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的区域和当采用高限的土地补偿倍数和安置补助倍数时;(2)在"一对一"式的征地框架下,单纯提高补偿金难以平息征地中可能产生的种种争议和冲突;(3)"零星式"征地不利于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社会保障;(4)由于土地价值及其增值是由社会和国家(政府)带来的,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土地价值的归属,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高地补偿征地,过高的征地补偿也会产生(性质不同的)公平问题。笔者就征地改革制度提出建议:(1)"整村"式征地;(2)扩大可征地的范围,变"一对一"式的征地为"一对多"的可能征地关系;(3)改进征地补偿的计算方法,提高征地补偿的公平性;(4)将一次性征地补偿转变为按年支付的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征收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取得私人土地的一种特殊方式 ,其核心在于对土地取得的强制性。本文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 ,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完善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实施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江苏省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种种弊端 ,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征地制度改革 ,必须从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出发 ,明确征地适用范围 ,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和税费标准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强化监督机制 ,配套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研究目的:从理论上研究政府土地征用垄断的经济诱因,分析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垄断制度安排下政府、农民、厂商利益受益或受损状况,进而探讨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垄断.这一制度在保护政府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暴利潜能;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等.  相似文献   

14.
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研究目的:提出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土地价格评估法。研究结果:中国征地补偿标准可以根据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际损失和政府出让土地价格对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支付能力分别进行计算,区分土地财产权和农民公民权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利用《物权法》中的地役权概念,结合电网建设征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地役权为基础的电网建设征地补偿模式。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电网建设用地中的限制用地符合地役权的成立要件,可对其设置地役权,获得该项权利需支付地役权利金,其金额可采用权利比率法进行估算。研究结论:以地役权为基础的电网建设征地补偿模式对电网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大范围推行则需做好前期的法律、政策和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为保障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需求,土地征用不可避免。但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征地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同程度地给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增加了他们失地后的生存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各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措施。本文拟以南京市为例,分析自2000年以来南京市实行的两种征地补偿及安置办法的变化,分析现行补偿寄置方式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郑振源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7):23-27,83
研究目的:现行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如何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仍是征地制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厘清地价形成和分配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和物权法的法理,对三种主要的地价形成和分配理论进行了讨论:(1)土地增值是由于土地用途的转换;(2)土地的外力增值不应归土地所有者,应归之于社会;(3)土地开发权属于国家或全民,开发收益应收归国家,由国家分配。研究结论:应当以当时当地土地正常的市场价格作为土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8.
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内外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方向在于:从农地产权和价值功能等人手,分析征地补偿标准构成,重构征地补偿标准体系;顺应市场经济潮流,建立按价补偿的思路;不区分公益和非公益用地,建立统一的征地地价体系;突出区域因素对征地补偿标准的影响,建立与区域差异相协调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公众参与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决策要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利害关系人和其他公众的参与程度应当不同;目前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未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听证方式适用范围狭窄及具体规定不明确,成片土地征收中的协商内容局限,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不明确。研究结论:我国土地征收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重点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专家论证,加强听证方式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规定,将协商方式扩展应用到成片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安置决策,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建立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论证中国构建紧急土地征收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演绎法。研究结果:征收与征用的本质区别在于征收导致所有权转移,征用只暂时改变使用权主体。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紧急情况下“先行使用土地”可能涉及紧急土地征收,现行政策规定的受季节影响重大工程等“先行使用土地”应纳入紧急土地征收范畴。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未规定紧急征收制度是一大遗憾。研究结论: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土地征收立法经验,抓住《突发事件应对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改的机遇,规定紧急土地征收制度,避免“征用转征收”“先行用地审批代替征收审批”等变通方式规避征收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