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目前大部分科技项目都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牵头企业来讲,精准的识别高校、科研机构方的干系人就更为重要,可根据其基本信息和评估信息对干系人进行识别、分类,然后合作形成科技项目团队共同申请科技项目并确定行之有效的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2.
欧舒婕  沈红 《价值工程》2009,28(8):57-59
研究在界定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概念和研究范围的基础上,探讨非营利科研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定位,得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成员,非营利科研机构在促进官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于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目标,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制度、政策与环境相互协调,各创新要素协同作用,开放配置科技资源的网络系统。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辽宁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域创新的实质是通过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内各要素的互动作用,推动该地区以市场为基础的知识及人才资源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群活动,不断采用新工艺、催生新产品并取得巨大投资回报率,有效地实现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4.
第二节区域自主创新的源头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和各级科研机构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前者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生力军:后者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和引领。一、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区域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尽管企业是区域自主创新的主体,但相对来讲,当前我国各经济区域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仍比较,必须大力发挥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立足于创新的市场需求,把科技工作与企业相结合,使区域自主创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创新项目背景和实际出发,阐述创新项目具体的申报和评审环节。结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分析加快创新项目实施的措施,概述大学生创新项目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校科技创新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体系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本文基于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科研机构较为分散、各自为战的现状,参照国内外现行集团公司设立中央研究院用以统筹内部科技创新的成功做法,提出了打造科技创新体系的总体原则,包括战略目标导向原则、高位推进原则、协同创新原则、科技自立自强原则等,以及基于中央研究院模式的企业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举措,旨在为企业集团建优建强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上海高校历来是上海科技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科研机构数量始终占上海全市科研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一强。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如何把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高校如何才能真正自觉地围绕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优势学科研究,如何将科研与经济紧密结合,这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现实要求。科研工作在本科院校,特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涌起,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公司之间竞争的前沿已从资本、规模等逐步转移到科技实力竞争,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管理体制问题成为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和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中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1):207-210
高校如何对接"互联网+"计划,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梳理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对高校的影响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互联网+"计划实质包括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以及与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最后提出高校应该在科学研究机构建设、激励学生创新创业以及智慧校园建设三方面进行对接,尤其是构建以互联网技术创新研究机构为支撑的科研机构集群,并给出了制度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晶晶  乔熙  吴倩 《民营科技》2014,(11):263-263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因为起步较晚,发展到现阶段呈现出许多特点和问题。就目前高校科技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就如何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构建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和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深入分析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原因,从认识观念、体制机制、科技管理、资金投入等几方面入手,探索使科技成果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缓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实现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以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与剖析影响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科技创新力量。将社会服务作为评价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要标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标准化是科研机构的一种管理创新,本文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例,阐述了标准化作为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抓手,在促进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是知识、科技创新与人才相结合的体系,同时也是知识储备、传播的重要组织。因此,对于高校科技的创新与知识的管理尤为重要。高等学校科技的创新不仅应该建立在教授、老师的指导下,还需要注重其创新的本质与内涵。本文从观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等方面对高校的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科技创新体系,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本文在运用SWOT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AHP方法运用于SWOT分析之中,建立SWOT定量分析模型,对该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源泉作用、扩大产学研合作、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瑾 《企业经济》2006,(8):24-27
创新既是构筑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源泉。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绩效的高低又取决于创新服务体系的优化程度。本文对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从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组织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阐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效应,提升大学、科研机构的骨干和示范水平,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是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及区域创新绩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基础科研机构布局结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重点基础科研机构的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基础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科研机构深化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使其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国基础科研机构由于其本身的历史原因,在管理方面与现代企业制度有许多差距,不能生搬硬套某种企业的成功案例,而应从实践中寻求出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财务管理是科研机构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尤其在市场经济之下,更是决定了财务管理成为科研机构管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机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科研机构以及各单位之间经济关系复杂化程度增加。科研机构科学发展的任务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筹资渠道市场化、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必然对科研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促使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我国整体科技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育科技管理部门制定各项教育科技管理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学科建设方向择优、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章力求通过对在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的分析,试图提出进一步改进提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水准与统计数据分析成果应用的几项措施,更好发挥科技统计工作在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团队是省属高校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建设、为国家输送创新人才的摇篮,完善团队激励机制对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激励的现状,提出激励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