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通市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南通市1978~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以全国为参考区域时,南通市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则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而综合承载力存在由超载变富余的趋势;②以江苏省为参考区域时,南通市经济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③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参考区域,南通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富余,而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指出转变资源的管理方式,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南通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了河北省1978~1995 年相对于全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并对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①河北省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呈现平稳的上升趋势,且始终处于富余状态;②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河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河北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对河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两个结论:①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河北省的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②以全国为参照,河北省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978~1998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山东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山东主要承载资源;1982年以后,山东省的综合承载人口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全国和陕西省为参照区域,计算了1997-2004年榆林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包括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陕西省,榆林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都处于略微富余的状态,自然资源在综合承载力的构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榆林市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都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且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严重不足;榆林市综合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说明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对榆林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了武汉城市圈九个地区的相对资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以全国为参照区,城市圈总体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2)以湖北省为参照区,城市圈9个地区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的地区明显多于富余的地区,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其中武汉市综合承载力富余度最大,黄冈市资源承载力超载最严重。因此协调区域自然与经济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提高整体的资源承载力水平是武汉城市圈和谐快速发展的难题与关键。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计算1980-2002年惠州市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与全国和广东省的区域对比,惠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富余状态,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则处于超载状态,除1993年外,惠州市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保持了较协调的发展,水资源还有较大的承载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了湖北省2000~2007年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情况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与中部其他5省相比,除湖南省外,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湖北省的水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高于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是湖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湖北省17市(州)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建议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湖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修正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对玉树州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8年间,玉树州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但富余量在逐渐减小;土地资源承载力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其中牧草地资源和林地资源对综合资源承载力贡献最大;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部的资源承载力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选取传统的三次产业,分别以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作为参照区,计算并分析了东北地区1980-2008年三次产业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无论是相对于全国、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第一产业资源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表明第一产业是支撑东北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产业;相对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第二、第三产业资源承载力均超载,表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与西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三次产业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均有较大富余,表明东北地区仍有很大发展优势.未来东北地区应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向集约化、现代化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1995~2004年间湖北省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过程;①湖北省人口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湖北省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湖北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③湖北省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省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是湖北省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济宁市为研究区,山东省为参照区,计算了1996~2005年济宁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结果表明,济宁市各项资源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济宁市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较高比例,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通过济宁市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济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水平为理想状态参考区域,选择兵团作为研究对象,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分析方法,对兵团相对资源承栽力进行新探索。通过对兵团1978年~2008年中22个主要年份的时间序列分析,兵团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不断爬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攀升势头明显,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实际人口走势趋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J型上升趋势。总体上,兵团人口和经济双重富余状态,并且富余程度有不断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矢量投影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湖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建立分级评价体系,讨论了全省17个市(州)近10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看来,湖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正在逐步增强,但土地人口承载力相对滞后;(2)湖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不稳定,鄂东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鄂西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较低,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建议:(1)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人均耕地面积;(2)注重资源与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地区土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耕地保障能力、生活空间、经济和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建立起评价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评价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强,寒亭区、昌邑县和博兴县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单项评价中,土地承载能力整体较弱。通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掌握了地区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阳市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在城市扩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水、土地、生态环境等资源将承受较大压力。文章从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了贵阳市水资源的承载力,计算出水资源承载力系数值:2015年1.237,2020年为1.085,均大于1,,处于合理的承载范围。采用人-粮关系模型计算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419.41万人,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为1.0311,人口超载率为3.11%,土地资源处于临界超载状态。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192-2006)提供的方法,分析计算了贵阳市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最后计算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55,按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得出了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良”的结论,并提出了增强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特点,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情况以及面临矛盾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对比分析及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广东省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逐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粗放、低效状态;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其出路和对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挖潜、集约用地模式;建立农地保护激励机制;走集中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土地资源承载力堪忧 我国海岸线长达32000公里、海岸带约18000平方公里,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经济增长相对活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区域.然而,近年来随着海岸带地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不合理的过度建设利用对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海岸带各种用地资源严重退化,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其土地资源承载力状态堪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以湖南省各县域为例,分析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全省粮食总产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基本持平;全省粮食生产与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减产期和波动增长期,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可分为人口超载区、粮食盈余区和动态平衡区;可以预期,粮食生产总量的发展趋势为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基本不变,处于粮食临界盈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从时间上看,2000-2004年处于缓慢变化阶段,2004-2008年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2008-2012年处于集约式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全省可分为高水平协调型(H-H型)、土地粗放利用型(H-L型)、土地集约利用型(L-H型)和低水平协调型(L-L型)等4种区域类型,不同类型的发展战略均不同。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珠江三角洲的主要特点,提出土地承载力的新定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计算的新思路。并据新近资料,对珠江三角洲9市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各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高低不同,深圳人口超载,东莞、广州处在临界边缘,其他区域还有不同程度的剩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