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和城里人相比,土地之于农民,有种特别的意义,它替代了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对农民的生活起到一种保障作用。很难想象,在当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一旦农民失去土地那将意味着什么?更何况有些地方的农民失去的不仅是耕地,有时连居住的宅基地也被有关部门以极低的代价征去,食无口粮,居无定所,这样的农民如何能够做到安分守已?这样的农村又如何能够稳定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建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俊 《科学决策》2007,(5):30-31
土地问题是“三农”政策的核心 土地问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回避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用不同方式侵犯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已成为新形势下侵犯农民利益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我们对2749个村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村民上访村庄的比例为28.9%。分地区看,东部发生上访的比例最高,为32.5%,西部次之,为27.6%,中部最低为24.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从世代依赖、唇齿相依的土地中剥离出来.随着土地使用权的丧失,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是不同于"农民"(纯粹意义上的农民),但又别于城市居民的边缘性群体.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相关问题,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失地农民问题,已经不仅是农民个体风险问题,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问题是当前复杂的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其中最集中的焦点问题就是征地的补偿和安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扩大,土地征用问题矛盾日益更加突出,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力保护。针对此种情况,2002年7月12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征地工作存在补偿低、费用不到位、安置不落实,损害了被征地农民利益。由此引发群众上访、集体上访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通知要求加强“审查、跟踪检查、严厉查处”等…  相似文献   

5.
潘锋  毛锦凰 《发展》2006,(6):22-24
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渠道等尚处于分割状态,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必然导致一大批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部分失地农民,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而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如何对这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及今后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上访常态化的概念,分析了让上访常态化的原因及正面效应。认为上访常态化可以产生三种正面效应:一是解除了基层权力主体来自制度本身的要求抑制上访的压力,二是使那些企图通过“上访”来绑架、要挟基层政府的人失去了着力点,三是让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意见反馈更迅速、便捷。因此,需要决策者转变思想观念,从以堵为主转变到以疏为主上来。  相似文献   

7.
吴新 《乡镇经济》1999,(2):61-61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民昔日对于土地的宁静心态已失去了平衡。根据笔者对山东省武城县农民的调查采访,当前农民们对种田的心态主要有三种:心态之一:土地还是“命根子”虽然有一部分人对土地的感情日渐淡薄,但大部分农民仍把土地看作是他们的“命根子”。这部分...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一些城市刮起了一股“摊进厅”、“农改超”等露天市场进厅、进商厦的风潮,更有甚者,有的城市要在几年内让露天市场全部退出历史舞台。露天市场进厅应当是一个与经济发展相伴的过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样做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一部分高收入群体的购物和其他消费需求。但是脱离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不切实际地将露天市场强行搬到商厦里去,就会失去绝大部分消费者、失去更大的市场。有些原本很是红火的露天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一些农民特别是城市周边的近郊农民,失去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转变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创业无钱、低保无份”的四无弱势群体,被排挤在现代工业大门之外,他们的生活和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保障这部分群体年老后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居乐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庆刚  马跃  方俊 《江苏经济》2003,(9):58-59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近年农业增产不增效的现状,又使农民种的土地成了难以割舍的“鸡肋”。在沭阳县扎下镇,许多农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土地流转渐成风气。农民不仅可以从租地大户那里获得一定的土地转包收益,而且还可以出外安心打工、放心挣钱。既得“鱼翅”,又得“熊掌”,土地流转俨然成了扎下农民增收致富的“跷跷板”。  相似文献   

11.
手里有合法的土地承包合同,却面临着被政府收回重新分配。于是,上访、截访,再上访、再截访,招远“均田”风波陷入怪圈。 “我们有合法的承包合同,为什么政府说要收回就收回呢?”2013年5月初,指着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苹果园,村民李克刚心情沮丧地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相似文献   

12.
姚华 《魅力中国》2013,(19):34-34
在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因此我们给其—个特殊称谓——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3.
郎景宽 《辽宁经济》2005,(10):20-21
近年来,我县农村涉及土地的矛盾纠纷大量出现,农民涉地信访、诉讼的频率逐年增加,其中群体上访、群体诉讼乃至群体事件的比例也呈不断上升之势.据统计,2003年全县农村涉地信访发生52起,其中群体上访12起.2004年全县农村涉地信访发生56起,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其中群体上访14起,同比上升16.7%.2005年1至5月份全县农村涉地信访发生24起,同比上升15%.其中群体上访4起,同比上升25%.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渐长入农村,长入农民家庭。农村经济发展将再一次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农民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目前我省农民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做一简单剖析。 一、问题的剖析 (一)土地所有权及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劳动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是,土地集体所有,其产权归属是不清的、虚化的,随着改革的深入,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如1992年的“开发区热”,有的地方政府一方面以低价收买农民的土地,然后去经营房地产,使农民失去了  相似文献   

15.
六安市对外劳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六安市对外劳务产业发展势头很强劲,但是束缚它发展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1、思想观念上的痼疾太多。社会上,至今还有些人不能公平对待进城劳务的农民,歧视他们。我们中有些人也认为,农民应当在本地发展经济,外出打工被看成“不务正业”;另一些人对农民进城做工表示不满,认为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与城里人“抢饭碗”,会造成秩序混乱、社会不稳定;一些干部在喊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但不知道这个产业在哪里,一遇到税费收不上来或土地抛荒现象,就把罪责推到劳务输出上。由于思想观念滞后,也使市内一些地方劳动…  相似文献   

16.
北安市委在解决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这一突出矛盾过程中 ,不断探索实践 ,找到了“民情恳谈”这一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载体。一、“民情恳谈”活动的缘起、发展、完善过程1 998年下半年开始 ,北安市农民群体上访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市委、市政府的正常工作。为此 ,市委决定从常委做起 ,实行市委常委接待日制度 ,市领导挂牌接待上访群众。轮流坐班信访办现场办公。在与群众对话过程中 ,市委发现很多应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 ,由于基层干部缺乏群众观点 ,与群众缺少沟通 ,工作方法简单 ,扩大甚至激化了矛盾。这使市委进一步认识到 ,不解决基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旧体制之间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群众上访也呈多发趋势。当前出现的"四大三多两化"现象应引起重视。1.群众上访的"四大"是:(1)上访面大。从上访区域看,已由过去以农村为主发展到城、乡并重;从上访人员看,已由过去农民为主发展到农、工、商各个阶层和行业;从上访内容看,已由过去婚姻、家庭纠纷为主发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环节,尤其以土地、山林、水面、房屋等财产纠纷为多。(2)上访规模大。许多群众有一种"法不责众"心理,认为人多势众,可彼此壮胆。在上访方式上,多采取打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向外扩张成了不可阻逆的潮流。与此同时出现的是众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它们成为被边缘化了的一种特殊群体:是农民,但失去了土地;是市民,但享受不到市民的待遇。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为深入了解河北失地农民在生活、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最近对邯郸、正定、迁安、三河等县(市)的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汉代农民"背本趋末"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文献、简牍资料的考察,认为汉代农民“背本趋末”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历时长、地区广、人数多,其“事末”范围涉及铸钱、经商、为“庸”等多个领域。究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与赋税征课货币化及农民的土地得不到保障有密切关系。“背本趋末”问题,古人历来有不同的评说,但就当时的史实说明,大批农民从事工商末业经营,不仅有助于缓解人口集中地区对土地的压力,而且对增加收入,加速城乡商品交流诸方面,也有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画中有话     
《东北之窗》2010,(23):4-5
11月9日,现代快报报道的《上访农民遭强收“信访保证金”》引发强烈反响,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农民上访,镇政府有关领导将上访人员带回,并逼他们各交300元钱“信访保证金”。近日,记者再次来到盱眙,但政府部门并未给出此事的处理意见,一位县里的干部还反问记者:“300元钱算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