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今一百年的1887年,张之洞创办了广东钱局,这是我国用机器大量铸币的开始,也是以银本位制统一中国货币的第一步。1893年,张之洞反对精琦的虚金本位制主张,有力地抵制了美国殖民主义的经济侵略势力,为银本位统一中国货币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张之洞的币制改革,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究。一、历史背景1840年,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炮火轰开,中国的封建货币制度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货币制度。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中国的货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况,市场流通中既有银两、银元,又  相似文献   

2.
如何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中期,"强国梦"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和民间社会的诉求.只是在多数人看来,当年的洋务运动仅仅是是"硬件"现代化,按照张之洞的话说,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了支持"硬件"现代化,又不得不开拓现代融资手段,兴办"公司"和金融市场等现代工商.  相似文献   

3.
<正> 《略论张之洞洋务活动的经济效果》一文(《经济研究》1981年第5期,作者严仲仪。以下简称《略论》)考察了张之洞的政治与经济活动,论证了张之洞举办洋务的经济效果及其失利原因,文章不乏独到见解。但我认为文中对张之洞办厂因借债造成工厂“买办性”的论据是值得商榷的;在论述经济效果失利原因之处,也显得过于笼统。故冒昧写此短文,以就教予作者和学术界。  相似文献   

4.
王巍 《资本市场》2011,(8):122-123
<正>谈及百年之前的洋务运动,主流学术界仍然是不屑一顾的否定态度,当代史学也习惯性煽情地、轻薄地将一场复杂深刻的中国近代产业奠基过程归结为两句流行语,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和"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主要领袖人物如李鸿章、盛宣怀等长期被丑化或矮化,洋务运动被归  相似文献   

5.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反思中国的一切,包括传统的农业。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发展近代农业教育、兴办农务学堂的思想,其亲身实践的措施与效果为今天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走过了三十年,伴随而来的是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三十年.在当今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十二五"规划实施在即的新的历史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应弘扬改革主旋律,将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郑斌 《经济论坛》2004,(17):158-160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谥文襄,直隶南皮人。在“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的晚清季世,张之洞“身系朝局疆寄之重四十年”,“矢抱冰握火之志,持危扶颠之心,冀挽虞渊之落日”,宵衣旰食,披肝沥胆、励精图治。他身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以中国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镜鉴,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外交等诸多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高超群 《资本市场》2005,(7):108-110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成千 上万的买办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兴办了大 量事业。他们的力量让朝廷瞩目,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等更是依之为股肱,真可 谓富埒王侯、交通公卿。他们的崛起不仅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生态,也带来了一场商 业革命,现代文明通过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如同海浪一般地渗入了帝国的陆地。而他 们自己却无法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更没 有能借现代文明的大势把自己送上权力的 巅峰,改造这个古老的帝国。  相似文献   

9.
李斌 《经济师》2012,(10):45+47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今,中国"入世"已十个春秋,在这十年中,中国在认真履行承诺和义务的同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正如WTO总干事拉米所说,"入世"十年,中国取得的成绩是A+。文章将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上升等视角全面梳理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广东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如实描绘和重点反映这一年广东经济的建设成就,本期隆重推出"数据广东"专辑,务求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将2004年广东的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给各级决策者。"数据广东"专辑既有图表,又有文章,所用数据全部由广东省统计局提供,极具参考性。我们希望,"数据广东"专辑能够成为各级决策者的工具书,我们也希望明年的"数据广东"专辑能更及时更准确更有重点地为各级决策者提供决策工作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市西北角(今广雅中学处)创办了广雅书院。书院分经、史、理学、经济四门,学生来源以两广生徒为主。清末文字学家吴大澂曾经称广雅书院为“两粤英才渊薮”。书院内设有礼堂、无邪堂、清佳堂,张之洞曾分别为之题联。  相似文献   

12.
王珩 《经济纵横》2005,(7):52-53
从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综合来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一直上涨。2002年最高年薪平均值是15.7万元,2003年就上升到19.9万元,到了2004年更是进一步上升到了23.6万。但这样就意味着与国际接轨了吗?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七月正式选定汉阳铁厂厂址,十月动工兴建,十九年九月基本竣工,二十年五月开炼(二十五日升火二十七日流出第一炉铁水),二十二年四月由盛宣怀招商承办。此谓之汉阳铁厂的官办时期。对张氏创办汉阳铁厂一举,当年即屡遭朝野的訾议,日后长时间来论者更是多所贬损,时人也每每因袭陈说,迄未有个公正评价。因此,就其是非得失进行实事求是地检讨,将或有助于张之洞这一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也或有助于对洋务派的部分活动及某些洋务企业的认识,而且还会对我们今天正确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有所裨益。 应当说,张之洞于19世纪90年代创办铁厂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实际的.国内对于铜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所需钢铁材料基本上亦购自外国。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曾引用海关贸易总册所载前此三个年分各省进口钢铁材料的数字:十二年各省进口铁条、铁板、铁片、铁丝、生铁、熟铁、钢料等类,共一百一十余万担,铁针一百八十余万密力(一密力为一千针),合共铁价约值银二百四十余万两;十三、十四年未录数量,其价值分别为二百一十三万余两和二百八十余万两。而靠我国的土铁土钢,不仅从品质上就是从数量上也无法供应,是不待言的。 张之洞选厂址于汉阳是否得地利? 如上所述,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六年余."人世"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自从申请"复关"、"入世"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明显加快,国内政治经济在外因作用下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光绪年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创设初衷是为了便利洋务派振兴实业、建造铁路。但历数其为期三年的创办过程,则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到处渗透着中外、满汉各方势力之间的力量角逐。由洋务大员盛宣怀、张之洞发起创办的机构尚有如此遭遇,则近代中国民间欲振兴实业何如?文章旨在找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财经文摘》2010,(5):101-102
评点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业,毛泽东有“四个不能忘”——“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卢作孚在并不长的一生中建立了不朽的事业:办船运,能让军阀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船交到他的手上,而成为中国船王;抗战最危急时刻,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的敦刻尔克式壮举——宜昌大撤退;办教育,把北碚建设成一片世外桃源;他多次被军阀和国民政府委以高官,  相似文献   

17.
建国70年来,新中国养老保险法治建设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革。70载改革主要历经3个阶段,从完善劳动保险过渡到改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到推进全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总体来看,新中国养老保险法治建设70年的治理逻辑遵循了弱身份与强契约的有机平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通过构筑"统分结合"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践行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和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养老保险改革"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和对"效率-公平"均衡价值理念的坚守。  相似文献   

18.
岁尾年终,各个媒体习惯了做各种各样的回顾和展望,评出名目繁多的"十大"。 但翻遍所有的评选,不难发现这些评选都是将若干的名人、名企或事件摆在那里"排 排座"。为获得褒奖的企业家、受到关注的事件鼓掌喝彩的同时,我们心中也隐隐有 一丝疑问,为什么总是把企业家、公众人物推到舞台上频繁曝光,而政府的行为和决 策却少有媒体关注、评价?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中起关键作用的政 策却很少有媒体予以点评。 有人说"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要"小政府,大社会"。对政府在社会转 型时期的作用,我们不想过多探讨。但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处在市场转轨时期,政 府政策的选择和时机把握往往会左右改革的整个进程,所谓"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在关注企业、关注企业家、关注社会新闻事件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政策"!在 对企业、企业家打分的同时,也让我们为政府的决策行为打分,为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献计献策。 2004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年份,也是政策取向开始明晰的起点。本刊 编辑部深感政策之于资本市场的重要并且将越来越重要,因此策划了这次"2004年 十佳政策"的评选活动,期望以这种盘点来激赏最佳,呼吁更好。 通过对"哪些政策更受欢迎"的总结,我们希望整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政策脉络, 也帮助决策者为将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大学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大多来自西方,未能充分吸收中国经济建设即"中国模式"的经验。理念以实践为渊泉。中国作为大国,经验丰富,为经济学提供了很多创新的理念和信息,从发展经济学到部门经济学以及民生经济学等,值得总结和提炼,使经济学更完备,也更有利于应用和育人。  相似文献   

20.
张龙 《资本市场》2011,(6):125-125
<正>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中国模式"都证明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制定与完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每个企业的运营壮大更需要在法律法规的监管下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