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关系1.1持续发展与城市土地使用结构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高度的社会分工和专门化的特征,城市的各种活动在地域上形成各种功能区,其中主要是工业地域、居住地域、商业地域、交通地域等,各种功能区之间以及功能区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和组合关系,便形成城市的地域结构。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各个城市,即使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其地域结构不可能相同,但城市经济发展的比例性客观上都要求城市地域结构的合理,合理的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是实现城市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周尚意 《经济地理》1998,18(2):86-90,107
1陆良农用土地及水资源利用现状1.l农用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陆良县总土地面积3008721、3亩、其中耕地1046763.5亩.坝区耕地占42.6%:丘陵半山区占32.6%:山区占24.8%。全县高产稳产的灌溉水田、水浇地、sTL.旱地大部分布在坝区和丘陵半山区。中低产的梯田、坡旱地多分布在半山区和山区、望天田和轮歇地则零星分布在无水源的山区;园地面积43746.9亩.70%分布在坝区。建国以来、陆良人口增长过猛.造成人口密度过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虽然陆良坝子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盆地、但是各部门用地矛盾依然尖锐、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农用土地定级评估研究--以广州天河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用地估价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根据农用地土地价格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评估标准,建立广州市天河区的农用土地类型、等级、基准地价及变幅的价格体系,为农用土地流转、土地税收,以及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强化农用地资产化管理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人口、资源向城市集聚,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和扩散的双向变迁过程。其中,两股力量首先在城市郊区交汇,再逐渐向乡村延伸。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用耕地被大量地转化成建设用地,现代化建设用地与农地资源和农民权益保护的矛盾冲突日显突出。文章将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为例,探讨城乡一体化与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定级方法已较为完善,但农用土地定级的方法则还不成熟。为此,本文以柳州市郊区耕地定级为例,对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农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具有定量化、自动化程度高、客观性强等优点,在农用土地定级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定级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对其需作必要的实地校核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超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迫切要求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土地优化配置要顺应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再分布、人口优化配置、新旧区之间的人口流迁、暂住人口和老年人口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沈兵明 《经济地理》2000,20(5):72-74
当前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面临三大问题: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与实际占用面积呈倒置关系;建设用地规划集中使用与现状建设用地分散布局的矛盾;村镇建设发展占用耕地与耕地管制条件下的用地指标矛盾。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所引起的占用耕地指标不足和因城镇集中需要继续占用周边农田的难题,笔认为应在村镇体系规划层次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精心编制规划、科学进行用地功能区别,设置三大园区,并通过农居点土  相似文献   

8.
吴跃民  高飞 《经济地理》1996,16(1):91-96
本文在株洲市城区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技术路线选择、定级单元划分、样点地价资料处理、基准地价表达方式与测算以及宗地地价修正体系的建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从操作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定级与估价工作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张建春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1,21(5):600-604
利用马鞍山市1983、1996、2010年的土地详查、土地现状和土地规划数据,分析了马鞍山市1983—1996年以及1997-2010规划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及其土地变化的驱动因子。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出:马鞍山市1983年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口增加、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划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是土地管理、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土地管理法的严格施行,将使今后我国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不同程度的向着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以位于西北的河谷型城市兰州市市区为例,引入流分析和土地利用活跃度分析,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未利用土地资源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林地、草地、水域比例较低,存在较大生态风险;②建设用地与耕地、草地、林地之间的转移关系是土地利用转移的关键关系,决定着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③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系统熵值增加,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它对于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尝试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秀山县环境安全的关联度,并对秀山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估。结果表明:秀山县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方案带来的环境影响都与环境比较协调,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突出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与城区相比存在巨大差异,严重影响到教育均衡发展。以广西M县为例,通过对影响教师资源配置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促进教师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16.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宁波-杭州-嘉兴等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地利用具有比较优势;浙江省在目前区域土地利用配置上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协调浙江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宏观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市场调控路径——供给调控、需求调控、价格调控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供给调控呈动态上升趋势,变化区间为2.20~9.90;需求调控的波动性较为明显,变化区间为2.18~6.60,且在2003年至2006年两度出现拐点;价格调控呈微幅上升态势,变化区间为2.17~4.40.进而得出研究结论:2000-2008年,武汉市加大了供给调控的作用范围和强度,显著影响了市场结构和市场运行;增强了需求调控的力度,发挥出调节市场发展速度、引导社会投资方面的功能;提升了价格调控的作用空间,促使地价、房价向理性回归.同时,三条路径不同的变化特征及变化幅度既反映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又反映了各年份政府调控水平及调控效果的差异.继而提出进一步明确调控的目标、增强调控参数的有效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发展,必然要求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客观上推进了新型城镇化.本文试从土地流转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从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广东省1998-2007年数据,考察广东省整体资本配置效率及36个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这十年间广东省的资本配置效率为0.284,高于全国水平,但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后,通过动态模型分析,发现广东省资本配置效率十年间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到高的U型形态。最后,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行业差异,根据自发投资水平大小将36个行业分成四大类,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投资方向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证明,多点多极战略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背景下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其相适应的产业优化配置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四川省为例,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对全省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系列新要求,针对多点多极战略要求下四川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形成与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相适应的产业配置格局:规划引领形成三类增长极协调发展态势,审慎推进重点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多点多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强化产业配置与点极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和人才配套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