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闻实 《成功之路》2012,(8):45-45
“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概括了世界生活的全部知识,表现了世界理性成长的全过程,以及全球人民的文明史和全部的经验——因而,书籍是进一步发展人类精神力量最有力的工具”,“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这是高尔基的一种人生感悟,揭示了书籍的地位和读书的必要,告诉人们要热爱书籍,...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几乎已经成了上海城市文化的一个符号和文化套餐。之所以叫文化套餐而难以叫作文化盛宴,主要是因为场面的热闹还无法升华为一种城市人集体的内心骚动。这个城市的人对书籍到底沉迷到什么程度?我没做过调查,说实话,我只知道,在这个商业年代,喜欢书籍是一件奢侈而清闲的雅好,以至于真正的书籍爱好者,似乎有点古董收藏家的派头,敢出来炫耀的都是学界的“贵族”。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是良药,是滋养人的“补品”;书是甘泉,可以拯救人的灵魂,丰富人的心灵。读书让人变得聪慧。读书让人明辨是非,增长才干和见识。  相似文献   

4.
很多西方人的管理书籍都建立在“马步”之上,我们的企业缺少的正是“马步”,而不是“一指禅”。我这里所说的“马步”指的是最基础的管理设施,而“一指禅”属于竞争力中最独特的技术和理念。一切高端的功夫都要建立在基础之上;而我们缺的正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封面设计是书籍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保护书籍,还决定了读者对书籍内涵的初步认识和印象。能使读者在瞬间产生阅读和购买的冲动,所以封面又可以说是书籍无声的“推销员”。封面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书籍的销售量。  相似文献   

6.
李兆明 《活力》2005,(11):143-143
一、“书籍设计是书的第二文化主体”的提出 “书籍设计是书的第二文化主体”的命题是速泰熙先生首次提出的。1998年5月、6月发表于《包装与设计》期刊。该文视点高远,见解独到,通过全面深入的论述,为书籍封面设计的价值地位作了定位。  相似文献   

7.
移动阅读正是可以让人们在生活中的这些“碎片时间”里轻松阅读书籍、新闻——毕竟,坐下来,泡一杯茶或咖啡,就着阳光阅读的闲暇时光对于都市人来说有点奢侈。  相似文献   

8.
晨清 《英才》2004,(5):111-114
忘了从何时起,周围的人越来越忙碌,“Seven-Eleven”(早7晚11)一族的比例越来越大。工作越出色,职位越高,薪水越丰厚,心理压力越大。据《财富》杂志“中国高级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显示:70%的受访感觉到压力的困扰。很多人会求助于减压或增压的书籍,但是却忽略了自己身上的一只特有的压力测量表——梦,没错,最简单,最直接,就是你的梦境。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认为,对企业来说。书籍也可称为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阶梯。江苏省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家具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最近又荣获了“中国民营企业30强”、“中国连锁经营企业50强”、“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称号。  相似文献   

10.
林婵波 《现代企业》2007,(12):59-60
最近读了一些介绍“蓝血企业”方面的书籍和文章,联系企业经营实际,深有感触。 什么是蓝血企业呢?“蓝血”一词源自古老的西班牙。古老的西班牙人认为,贵族身上流淌的血是蓝色的,后来西方人用“蓝血人”泛指那些出身高贵而又智慧过人的精英人才。二战结束后,盟军中有一大批将领加盟了企业,他们把军事化科学管理引入企业,他们信仰数字,崇拜效率,用智慧和胆识拯救了一批面临衰退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刘继兴 《乡镇论坛》2011,(15):45-45
经常在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看到“兵”和“勇”二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标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兵。  相似文献   

12.
陈峰 《中外管理》2003,(12):86-89
人常言:海航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奇迹,一个资本市场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陈峰,却一再谦称自己小学水平,一本经商书籍不看的同时却“不务正业”于佛法儒道。那么,海航的底蕴到底何在?对我们企业的启发何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在企业界流行的财经管理书籍起码有三本.《基业长青》.企业创始人都希望做百年老店;《定位》,都想明白“做正确的事情”:《执行》,都困惑如何“把事情做正确”,这三本都是麦肯锡或做过CEO的美国人写的.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文无定法.需要“迷踪拳”.在有章法无套路之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3日,由中宏保险、微笑图书室和新民网联合策划的“微笑成就渴望”公益活动在上海宏伊广场举行隆重的捐赠仪式,此次全国范围内的公益活动旨在建立100个“中宏微笑图书馆”,为贫困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书籍和关怀。活动历时2个月共收到捐赠书籍46031本。  相似文献   

15.
提起税务筹划,人们的第一反应似乎就是“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税收负担,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税后利润”。翻阅国内税务筹划书籍,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税收法条上,研究如何利用每一个可能的空间尽可能地降低税收支出。这种技术化的筹划模式固然十分重要,但总让人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深以为然。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喧嚣与浮华,书都是我们心灵最安宁的栖息地。一个人.进入书的世界,就像一尾鱼沉入水中,无比畅快。在书籍里尽情饕餮,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明亮。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人类传播思想、传播知识和积累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美文使得“洛阳纸贵”,不胫而走。当代信息爆炸,书业的传播,也己面临着我们的“多媒体”时代。 书本身的传播作用,给书业营销的文化品位提出了要求。我们爱读的评介书籍类的刊物很多,有高品位的《读书》、《书与人》等,也有以服务读者为己任的《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等等。至于大型书店、书城的P.O.P,甚至还设以咖啡室以飨读者之需,让你身临其境,如行山阴道中,有美不胜收的观感。传统的习惯使人们从阅读中获取信息,让好书找读者,为读…  相似文献   

18.
王博 《秘书工作》2013,(10):41-42
中国占代的学问,按照传统的知识和学术分类,可分为四部,即所谓经、电、子、集。这四部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籍、最重要的知识和学术。这里我主要和大家谈谈“经”。所谓经,就是经典。经之所以能成为经,是因为它是“常”的。“常”又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平常,一个是恒常。只有平常的,才是恒常的。很多人不喜欢平淡的日子,有时候我们故意想找一些波澜,但你要注意,即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借用到这里,就是建筑没有神韵,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相似文献   

20.
钟爱旧书     
张成 《秘书工作》2010,(10):49-49
面对书店琳琅满目、装帧精美的各种书籍,虽然心里也常有一种“占有欲”,可相对于那些我喜欢的旧书,它们的确算不上什么。所以,周末闲暇,我经常到一些旧书摊上去“寻宝”,寻找我喜欢的旧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