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月,美国思科公司(CiscoSystems)正式起诉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Technologies)及华为的美国分公司,其诉状包括以下四个要点:(1)抄袭思科IOS源代码;(2)抄袭思科技术文档;(3)抄袭思科公司“命令行接口”,这是思科IOS软件的重要组成部件;(4)侵犯思科公司在路由协议方面的至少5项专利。这起诉讼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争论。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表面问题背后的力量,呼吁各界人士理解这次诉讼的实质。我们的主要观点是:华为是一个已经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中国企业,完全不需要抄袭就能够做出品质相同或更优的网络路由产品。但这次诉…  相似文献   

2.
思科、富士通以专利之名起诉华为,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藉诉讼之名,延缓华为前进的步伐才是他们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3.
曾经引起 IT 界广泛关注的华为与思科知识产权之争经过一波三折的跌宕终于尘埃落定。双方达成庭外和解,中止诉讼,华为通过与美国3com 公司结盟,借船出海,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进入美国市场。风起于青萍之末近几年逐渐多起来的中外知识产权之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已经走出国门,驰骋于世界经济大舞台,如果没有对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呼风唤雨纵横捭阖的跨国公司构成实质性威胁,美国企业是不会玩这种"大象踩蚂蚁"的游戏的。从思科诉华为的动机来看,是因为华为不但在亚太市场夺占了思科在中低端网络设备方面的领导地位,更直接冲击了思科的老巢北美市场,思科必然要奋起反击。换句话说,这场官司迟早要来的。一组数据足以验证这个事实:2002年华为海外市场销售额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而到了  相似文献   

4.
张平 《珠江经济》2003,(10):52-54
“入世”后,中外知识产权纠纷风波不断。在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2日,被称为“霸中之霸”的思科针对“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向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此后不久,原于2002年年底悄然用一纸诉状将吉利告上法庭的日本丰田终于向媒体证实:“吉利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中外知识产权纠纷风波不断。在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2日,被称为“霸中之霸”的思科针对“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向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此后不久,原于2002年年底悄然用一纸诉状将吉利告上法庭的日本丰田终于向媒体证实:“吉利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6.
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围追堵截”,从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到震惊业界的思科起诉华为案,再到被寄予厚望的贵州微硬盘遭到日立起诉,人们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担忧的同时,也在追问中国企业何时不再落入跨国巨头们的“知识产权陷阱”?  相似文献   

7.
财经快报     
《中国高新区》2013,(2):15-15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月31日宣布,对华为、中兴、三星和诺基亚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侵犯美国公司专利权,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4起“337调查”。  相似文献   

8.
对华为与中国军方商业联系的指责毫无道理,因为在任何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军队都必然要与本国高技术企业发生各种各样的商业联系。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要求政府阻止华为、中兴两家中国电信设备厂商进入美国市场的报告,理所当然在国际舆论中掀起了巨大浪潮,这不仅仅是因为中美两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分量,不仅仅是因为华为、中兴在全球电信设备业界的龙头地位,更是因为这份报告提出了相当离奇的指控,却不曾提出任何证据。报告声称,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可以通过遥控向中国发送信息,同时,华为同中国军方的商业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看来,2007年4月18日这一天与他当年开始负责起草《华为基本法》具有相似的风向标意义,因为这一天由他主政的中华英才网推出了号称国内第四代招聘产品的网络视频招聘系统。“《华为基本法》见证了一个企业的成长节点,而如今的第四代招聘产品则有可能见证网络招聘行业的节点。”  相似文献   

10.
曾经引起IT界广泛关注的华为与思科知识产权之争经过一波三折的跌宕终于尘埃落定。双方达成庭外和解,中止诉讼,华为通过与美国3com公司结盟,借船出海,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进入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甘木 《中国报道》2007,(3):52-54
最近,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面设备招标中封杀国货而只青睐洋品牌的事件是沸扬不止。之前,同样的事件也不在少数:北京市政府采购“微软”产品事件、河北省政府采购“思科”产品事件、合肥市国土资源局招标中公开指定采购欧、美、日原装进口空调产品事件、财政部数次败诉政府采购案……  相似文献   

12.
王英 《民营视界》2004,(2):11-11
2003年,围绕知识产权领域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争端非常引人注目:汽车和摩托车领域的官司有丰田诉吉利商际侵权、本田诉力帆侵权、日产诉长城汽车“赛影”SUV涉嫌抄袭日产帕拉丁、美国通用诉奇瑞QQ涉嫌侵权案等;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新东方一审败诉,被判赔偿美国ETS(教育考试服务中心)1000万元人民币;电子、IT领域最惹眼的则是思科诉华为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3.
这是华为与中兴酋度公开交恶。4月28日,华为以“侵犯公司数据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和商标权”为由,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率先拉开战幕。中兴迅速做出回应,在国内以“华为侵犯中兴LTE的若干重要专利”为由发表了反诉声明。  相似文献   

14.
张鑫 《环球财经》2014,(3):20-29
本以为2012年9月最高法院的一纸终审判决,能够还自己一个消停。但张新明没有想到,这只是又一个麻烦的开始。2014年的春节,张新明过得并不宁静。此前,一篇指责其“发家致富有问题,多次被查无下文,通过诉讼赚百亿”的报道,再度把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相似文献   

15.
蓝姝 《新财经》2003,(6):26-29
以三流的产品卖出一流的市场,从一个注册资本2万元的小型交换机代理商到一面总资产上百亿的民族工业的旗帜,华为依靠它的“土狼政策”,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用一种教父似的执著与坚忍,任正非调教出一群凶猛的土狼,不断蚕食狮子周围的领地。任对他身后的狼群说:拿下狮子周围那些地领地来,会有你们各自的份额——这正是华为最初推行全员持股的原动力。然而,当攻下的阵地越来越多的时候,土狼们隐约发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许诺中的那块领地。越来越多的土狼开始变得疑惑和躁动不安起来。 “冬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华为当家人任正非早在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就发出过敏感者的预言。股权梳理不顺,华为的冬天果然在2003这个非典型的春天里提前降临了  相似文献   

16.
每逢春节,“礼品回收”行业例异常火爆,究其原因,固然源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正常礼尚往来中产生了一些“剩余礼品”,  相似文献   

17.
据悉,国家正在着手建立专业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体系,生产、销售企业今后将承担产品回收处理费用。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拟订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者应当与国家指定的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机构签订相应的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合同,委托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机构回收其生产的超过安全使用期限的产品”。同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者应当承担相应的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处理费用,具体承担方式和额度由国家有关部门另作规定”。对于安全使用期限,也规定必须在产品上注明,以利于回收工作。此外,制造者还要在产…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脑、冰箱、电视机等电子产品,都面临着不断被淘汰的命运。而这些电子废弃物中,有回收价值的材料和有毒有害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建立电子垃圾规范的回收体系,杜绝二次环境污染和有用资源的流失。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该季度华为智能机全球出货量为3455  相似文献   

19.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3,(1):93-93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部华为成长史乃一部危机管理史。本书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哲学和任正非的经营哲学——“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开放”等九大要点正是华为企业经营的神秘力量,也是华为行为处事的内部逻辑。作者用最系统的逻辑与资料为我们解析了华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20.
报废汽车猛增10倍,回收企业数量仍受2001年文件制约2016年春节刚过,一封发自江苏扬州的投诉信摆到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办公桌上。来信的核心内容是:2001年9月国家经贸委下发《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总量控制方案》,规定“地级市原则上只设一家报废汽车拆解回收企业”,14年过去,报废汽车迅猛增加,有关部门固守“数量防线”,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