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基因专利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专利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对基因发现成果可否授予专利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规定。通过分析,提出:基因序列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资源。基因发现成果本质上不具有可专利性;若对基因序列授予专利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基因技术的进步,而且会导致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因霸权主义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关于基因专利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专利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对基因发现成果可否授予专利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规定。通过分析,提出:基因序列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资源。基因发现成果本质上不具有可专利性;若对基因序列授予专利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基因技术的进步.而且会导致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因霸权主义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综观世界各国对专利犯罪的有关规定,关于立法模式,可分为附属刑法规定型和刑法典规定型两种类型;关于专利犯罪罪名设置,可分为立法侧重保护公共法益与国家法益、立法侧重保护个人法益、立法对两种保护并重3种基本类型;关于专利犯罪刑罚,各国立法皆重视罚金刑的运用,另有一些国家对专利犯罪规定适用资格刑;关于专利犯罪追诉方式,多数国家都实行自诉制度。我国应借鉴其它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我国专利犯罪立法,立法模式应采取附属刑法规定和刑法典规定相结合;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冒充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应构成犯罪;扩大罚金刑的适用,适用资格刑;应在刑法或刑事诉讼法中将专利犯罪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之罪。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专利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并与国际相关的法律制度接轨,其中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作为防止滥用专利垄断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武器,历来是各国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我国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概念、立法目的、以及立法沿革概述,进一步探讨我国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有关规定,以及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公共利益与权利人利益的衡量.最后通过白血病患者陆勇的事件反思我国现行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还存在哪些不足,及如何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侵犯专利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刑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假冒专利罪”尚无比较详尽的司法解释,因而易导致对本罪认定的困难.严格区分假冒专利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骗取专利行为的界限,增设侵犯专利权罪,科学规范“侵犯专利权”罪的犯罪现象,对加大保护专利权力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逐渐演变为知识产权的竞争。随着专利竞赛不断加剧,我国新兴技术领域专利资源碎片化问题逐渐凸显,严重阻碍技术转移转化进程,成为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有研究尚未对此深入认知并形成系统理论框架。回顾专利资源碎片化相关研究,阐述专利资源碎片化内涵,梳理专利资源碎片化产生原因,系统论述专利资源碎片化通过滋生专利丛林、抑制累积性创新导致“反公地悲剧”的消极影响路径而引发的市场失灵风险。最后,提出现有专利资源碎片化治理策略,并提出3个未来研究方向,为积极应对技术领域专利资源碎片化现象及实施专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与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引入存续期未终止的专利,改进了传统以存续期为基础的专利价值模型,并使用该模型计算了我国1985—2009年间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发明专利价值。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研究机构的平均专利价值显著低于企业。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研究机构的研发资源占有量对专利价值并没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反,企业占有较多的研发资源则有助于提高专利价值。在研发资源的联合配置方面,研究机构间合作研发下的专利价值也低于企业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专利质量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确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和权重,并给出了专利质量评价指数。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对指标进行删减,利用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专利IPC分类号,结合医药特征关键词对专利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全国不同省(区、市)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所确定的专利质量指数是有效的,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质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和江苏。最后提出提高专利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专利质量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确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和权重,并给出了专利质量评价指数。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对指标进行删减,利用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专利IPC分类号,结合医药特征关键词对专利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全国不同省(区、市)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所确定的专利质量指数是有效的,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质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和江苏。最后提出提高专利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琴 《经济师》2007,(1):237-238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绿化税收已成为当代世界税收改革的潮流。文章认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应顺应世界潮流,充分体现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加快构建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产业竞争格局下,基于许可进行成果转化的专利联营日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导范式。传统的纵向结构专利联营由于必要专利权人来源单一,已经出现了许可困境,不利于必要专利的转化,而基于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互动创新的专利联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有效促进必要专利的转化。对三螺旋互动下专利联营促进成果转化的许可优势进行研究发现,与纵向结构专利联营相比,三螺旋互动下专利联营具备促进成果转化的许可动力优势、许可契约优势和许可市场优势等多维优势,具体表现在:多元来源的必要专利可持久的资本化特性保证了许可动力强劲,契约双方的合作共赢目标保证了许可契约的顺利达成,容易形成事实标准保证了许可市场的有效占领。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数字通信领域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00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数字通信领域的专利合作状况,分析数字通信领域的专利合作网络在网络地位、结构洞、小世界效应和“专利权人-热点技术”二模网络联系等方面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各板块专利合作地域分布不均衡性上升。网络集权程度下降,原核心国家新加坡的中心地位下降,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中心地位逐渐上升。专利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但近年来小世界效应正在减弱,影响网络稳定性。中国和新加坡在网络中的中心度和结构洞指数下降,说明中国和新加坡对网络合作资源和合作关系的影响力在减弱。中国在热点技术领域能进行专利合作广泛布局的强势企业偏少,并且专利合作在热点技术领域的宽度和深度布局有待加强。研究成果为中国未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数字通信跨国专利合作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在缓解全球粮食安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与其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立法也经过多次调整完善,巩固了其技术和市场优势。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投资现状,梳理其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并从授权专利的申请单位类型、技术类型和前十强企业的专利集中度等方面,分析农业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进展,总结美国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面临如何培育专利运营业态、激活专利运营市场,以抗衡“专利流氓”创意掠夺,保障产业经济安全的问题。以产业创新链为主线,探索专利运营内涵、专利运营模式构成模块;针对政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依托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整合市场资源培育专利运营业态的困惑,运用PPP系列制度供给机制,从产权契约、SPV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3个维度,尝试构建专利运营PPP模式,意在为政府撬动运营资源发挥资源整合乘数效应,以及实现专利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机器人产业为切入点,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为检索范围,利用TDA、Matlab等软件全面挖掘工业机器人专利数据,绘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利地图,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年份、机构、技术分布现状、专利技术周期以及与世界周期的差异,可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布局提供可靠的产业技术情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利用专利制度保护遗传资源的立法设计有一定的进步性,也存在着缺陷。国外遗传资源立法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吸收借鉴。在专利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构建遗传资源的保护制度,应当从扩大授予专利权客体范围、严格"现有技术"的认定、健全惠益分享机制、将来源披露作为专利授权的独立形式要件等方面展开,以最终达到保护中国遗传资源并合理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Empirical analysis of matched patent application data in the world’s major patent offices has shown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patent granting probability and examination duration across different countries. This phenomenon is attributed to institutional misclassifications or patent examiners’ mistakes by some authors. Others argued that cross-country heterogeneity could also be caused by deliberate manipulation of patent examination procedures with the goal to foster native inventors through suppressing foreign patent applicants. To explore whether manipulation exists, this study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pharmaceutical patents granted by the US patent office and approved by the US FDA. Especially it focuses on the filing behavior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Korea, Japan and China.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nting ratio of the previous applications of a foreign company is correlated with the company’s probability of lodging a new patent application, which provides a supplementary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anipulated patent examination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8.
We decompose the recent patent increase into components representing (1) an increase in resources made availabl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 an across-the-board rise in the patent yield of an R&D dollar, and (3) changes in the patent yield in individual industries. Two high tech fields, computer hardware and pharmaceuticals, account for 22 percent of the patent increase. While these two industries had the fastest R&D growth among the industries we stud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xperienced a decline in its patent yield, limiting its patent growth. We show that increased R&D spending accounts for 70 percent of the patent increase. We discuss our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alternative hypotheses of the patent surge. We also compare our results to the anecdotal evidence of firm R&D performance at the industry level.  相似文献   

19.
假冒生产对专利制度的伤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新乔  尹静 《经济研究》2004,39(10):104-114
本文是对中国年轻的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通过一个包含假冒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检验 ,我们研究了中国普遍存在的假冒生产活动对专利保护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 :中国 1 993年以延长专利保护时间为主的专利法修改未使地区专利申请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倾向上升 ,反而有所下降 ,原因在于专利保护时间的延长刺激了更多的假冒企业进入那些具有较大假冒潜力的行业 ,从而专利开发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也就没有动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专利申请。对一切行业实行相同的专利保护期T与相同的惩罚假冒力度K ,必定违反最优专利制度设计原则。应该针对不同行业的假冒生产特点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使假冒潜力最大的行业假冒成本提高。另外 ,就当前关于计算机软件保护的争论 ,本文认为软件行业过去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