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贵双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因为贫穷没有上高中,走了一条自学成才之路,但在“曲线”考取研究生后,却再次因为以前贫穷没有取得高中文凭而没有上成。侯贵双事件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现在因为学费问题,我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侯贵双这样说。可以肯定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绝不止一个“侯贵双”。当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型到大众教育的同时,似乎留下诸多伤痕。以“大学收费”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主张受教育者与政府共同承担教育成本,就是其中之一。高昂的学费,让不少寒门才子在大学门前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做学问的老夫子们常常教育后生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80年代初我在中国读经济学研究生时,《资本论》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五十年代我在人大读研究生时,有时候《资本论》一堂课就抠一句话”。这位老师还要求我们研究《资本论》的脚注。研究脚注时我才发现,《资本论》的脚注有近百处提到中国,基本是当着愚昧来举例,我那时是个爱国愤青,很不满意革命导师小看我们伟大的祖国。当然,马导没有产生超越  相似文献   

4.
读完《十万元念的“水货大学”文凭不管用》(载《乡镇论坛》2006年5月下)一文后,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文章反映出了目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尴尬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说这是一所不具备办学资格的学校,那为什么有关部门还允许它的存在?既然它存在了,就说明其已经具有合法性,那为什么它的文凭不管用?十万元啊,这对于像我所在的贫困县年均收入只有1700元的农村家庭来说,相当于一个农民50多年的收入,而花费如此巨资读出来的文凭竟然不管用,这怎不让人心痛。“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这话说得一点没错。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  相似文献   

5.
因为痴爱文学,他忍受着十几年的贫穷和孤独;因为痴爱文学,他过着十几年的流浪和单身生活;如今已是国内著名的青年作家,他却说:“我生为农民,一辈子都将作为农民而写作!”  相似文献   

6.
一因客观原因,我高中毕业就由湖南来到广州。没有文凭。自然只能找那些要求不高的单位,经过半个月的折腾,我终于成了一家宾馆的保安员。我只有1.65米的个儿,能扮演好这个角色么?好在我有坚强的性格作基础。但我还是没干完3个月便被宾馆辞退了,其间尽管我的确为顾客做了一些保安工作,如提了两个小偷等。不过,同时也得罪了“某些人”,说到底,  相似文献   

7.
《中国总会计师》2009,(5):141-141
从前有一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夕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但有了钱后,他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钱。他向一位和尚诉苦,这位和尚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有了钱,不算贫穷了.可是依然没有智慧。劝你进城去,那里有大智慧的人不少.你出百两银子,就教你智慧之法。”  相似文献   

8.
掌心朝下     
大学毕业那年,我拿着简历和文凭跑了许多家人才市场,多次碰壁后,我整天呆在家里再也不愿意去找工作了。父母不忍心说我什么,只是暗暗叹息。不久,父亲下岗了,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父亲出去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我却无动于衷。一天,朋友邀请我到酒吧聚会,我向母亲要了一百块钱便赶去了。酒足饭饱后,我站在门外和朋友告别时,听到一个声音:“让我进去吧,我只捡矿泉水瓶子。”“不行不行,这是酒吧。”好熟悉的声音,我扭头一看,脸刷的一下就红了,是父亲!他穿着破烂的衣服,低着头,提着一个垃圾袋。父亲看到我并不惊讶。“你在这干什么?还不回去!”我…  相似文献   

9.
一次,有个国王在检阅部队向其士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我亲自命令你们向我开枪,你们不服从我的命令?”所有的士兵回答:“服从,因为军人以服从为职,既是命令就要绝对服从。”但有一个士兵说:“我不开枪。”国听了大为高兴,并夸奖了这个士兵“好啊!我的孩子,至少我看到有个士兵把国王的生命看得高于军的天职。”接着他问这个士兵为什不开枪打他,士兵回答:“因为我有枪,我是一个司号兵。”因为我没有枪  相似文献   

10.
修斯禹 《英才》2010,(10):112-113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长张醒生自称是个拥有高学历却从未经历过中国教育系统所谓“正规”考试的“怪人”,甚至初中毕业后的他连高中都没有读,就进了大学。这种经历的确会让很多为考试和文凭所困的人心生忌妒。  相似文献   

11.
穷村修桥记     
这是一个贫困山村:村庄人口不足900人,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但是,即便是政府统计中这区区900元,许多村民也拒不认账,有的村民当着村干部就说,“哪里有900,我看600也没有”。其实这个数字连村民也搞不精确,但穷是无疑的。在官员眼里,贫穷主要表现为数字报表;在村民眼里,贫穷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甚至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巨大尴尬。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庄,村民们谈及本村的贫穷,使用的主要指标竟然是“光棍多”。这个讨论的场面发生在村头,一个春寒料峭但是天朗气清的上午,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晒着太阳。我问:“有多少?”,附近者回答:“我们都…  相似文献   

12.
可靠的天空     
出生于水乡小城的我,高中毕业后只身来到城市。当时的我没有可倚靠的关系,对于前程忧心忡忡,自己一无文凭、二无特长、三无家庭背景,如何在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开创自己的事业呢?我想首先得做个完善的计划,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后再求发展,这也是毫无背景的我唯一可行的途径。来到省城,落脚在亲戚家里(省城有远房亲戚)。第一件事,我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报名参加了电脑培训班。无疑,现代都市对于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大,掌握了电脑就等于为自己向上铺了一个台阶。空余时间我就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晚上,我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补习班,争取拿个本科文凭增加自己的“含金量”。电脑培训一结束,正赶上中国电信114查号台招聘话务员,其中便有熟练操作电脑的要求。我去参加了面试,招聘40位员工,却来了200人报名,真可  相似文献   

13.
下乡手记     
来一次文凭打假活动上期《这样的文凭,值几文?》刊出后,好多读者来信来电。这些来信、来电表达了一个共识:"空壳文凭"祸国害民!决不应该让这种丑恶现象泛滥下去。山东临沂一位署名吴奈何的干部来信说,我是一名乡干部,你文章中提到的"空壳文凭"现象,在我身上就有发生。我1983年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没有考取;以后连考两年,均名落孙山。后来,通过一位在县里工作的堂兄的关系,我到乡文化站当了通讯员。为了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拼命工作,1987年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了3篇文章,有一篇写"美在农家"活动的稿子还发到了人民日报上。乡领导看我工作勤勉,把我从临时工转成了正式工,以后又提了干。在提干时,县人事局要求必须要有大专以上文凭。我活动了一下,搞了张党校的大专文凭。为了  相似文献   

14.
忧老怪 《新前程》2006,(4):95-95
老怪: 我是因为会“做事”而进入公司的.可悲的是.却因为不会“做人”而不得不离开公司了。老板是个坚持己见的人,听不进我的建议和意见,同事们也常常不配合。遇到无法说服老板、同事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在这家企业我到底有没有尽心尽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明显,仅凭做事而不善于“为人”根本无法得到重用。我这样的性格已经在两家公司、四任老板那里屡遭挫败.难道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秉性才可以混迹职场吗?  相似文献   

15.
湘西双牌山寨妹子农姗高中毕业后,在家呆了一年,就像所有农家女孩一样,向往城市的生活。1999年春,19岁的农姗带着妈妈的叮咛,揣了几百元钱,跳上了开往长沙的客车。然而,一个没有文凭、没有专业特长的农村女孩,要在竞争激烈的省城找到一份工作又谈何容易。口袋里的钱愈来愈少,几天后,农姗连10元一晚的私人旅馆也不敢再住下去。为节约开销,她先是在火车站候车室“混”了两夜,后又在一家人才交流中心的台阶上铺上几张废报纸“睡”了两晚。农姗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决定跑到城市边沿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一位法国青年从乡下来到巴黎想找份工作,但到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想起了父亲的嘱托,就去拜访父亲的一位将军老友。寒喧之后,老人问:“年轻人,你有什么特长吗?数学、几何、物理怎么样?”青年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学过法律吗?懂会计学吗?……”青年不停地摇头。最后,青年十分窘迫地说:“我没有任何特长。”老人却耐心地说:“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总得帮你找一份差事做呀。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  相似文献   

17.
“女研究生就业难”,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话题。让广大本科、专科、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女毕业生听到后,她们的心里又会怎样想呢?拿着研究生毕业证走出校门就能领到一只金光闪闪的饭碗吗?抱着这种心态在求职道路上跌跌撞撞的女孩子不计其数,如是的话,还谈什么求职中的性别因素和闭门羹。硕士学位证只能代表掌握一门技术的高度,而刚刚走出象牙塔的硕士只能代表一个满腔热血却涉世未深的青年。手里捧着金饭碗的那个她或许是未来10年、5年或者更短时间后的你,但千万别在现在就把自己假装成那个人。  相似文献   

18.
我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在央求他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上衣是白衬衣,下面是黑色的短裤。他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问“:怎么了?”她说他们学校要搞拔河比赛,要求男孩儿一律都要穿白衬衣黑短裤,但我的孩子不用啊,因为他长得瘦小,没有被选上参赛。她是不想买的。因为孩子有很多旧衣服。“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孩子就哭了,边哭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们会没有力气的。”我一下感动了。这个老师是多么聪明而善良啊,既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他认…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中,有那么的一伙人,他们在经商大潮中靠着“敢干”而发家,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批淘金者,他们没有渊博的珲论知识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却做着怀揣大学文凭人的老板,他们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却没有可称谓的头衔。他们就  相似文献   

20.
郑雪冰 《活力》2012,(18):76-76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现代人不仅要继承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还要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正确的人才素质观和教学质量观,不要简单地把学生的考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出现光有“文凭”没有“水平”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