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和谐社会不是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自我完善 而是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去构建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的外部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外部保证 。 一 、为构建 和谐社会 营造 和谐 的外部环境 (一)对外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驱动力量 。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来看,对外开放是促进改革发展的外在动力,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驱动力量之一 。 1.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正> 孙冶方是我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的新著:《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增订本)(以下简称《续集(增订本)》),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这部著作中以敏锐的观察,深入研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勇于批评曾使我们吃过苦头的某些传统理论,为党在新时期经济方针的制订提出了有价值的新见解。《续集(增订本)》以它独特的战斗风格矗立在群芳斗艳的百花园中。  相似文献   

3.
<正> 044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物质基础上的,随着社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区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使国内经济同国外经济也发生了广泛的联系。这样,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似文献   

4.
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逐步推进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以充沛的活力走上世界舞台.尤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精神的鼓舞下,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促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在大胆进行试验和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应该很好地回忆历史,特别是自秦汉以来至鸦片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大量的篇幅和浓重的笔墨论述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认真研读原著,结合我们吴江市桃源镇的实际,我们对小平同志开放理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以下四句话—— 第一句话:“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小平同志在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特点,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选》第78页)。他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苦头,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据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根据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提出来的,完全不同于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强迫我们实行的所谓“门户开放”。现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个整体,谁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  相似文献   

7.
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特征。这是邓小平开放思想的客观基础。邓小平指出,我国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找国实行对外开放,就是干社会主义。我们要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开放思想,就要从研究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特征这个课题入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开放性与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开放的制度,资产阶级开创了一个开放的世界,使得整个世界都成为开放的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在1850年合写的《国际评述》,其中说到在330年当中,所有欧洲与太平洋的贸易一直是以惊人的长期耐性绕道好望角或…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是适应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形势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制定的。这个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要高瞻远瞩地从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而开放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一项不容置疑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次打破思维茧房的过程。在鸦片战争时,西方列强逼我们开放。1978年是我们主动实行对外开放,目的是更多地参与到全球竞争与合作中来。纵观全球的历史变迁,多数开放的经济体均通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取得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过去4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潜力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滞后是东西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世纪之交提出的西部开发战略,正体现了这一思想。梳理一下我国2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脉络,或许有助于我们从这个角度认识今后吸收外商投资的问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情况出发,实行的是梯度推进战略,东部沿海开放地区,最先实行对外开放,并且政策优惠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要慢于东部地区,而且政策也不如沿海地区优惠。另外在领域开放方面,也是先在沿海地区试点,东部地区市场开放度…  相似文献   

11.
对外开放,是我们党在新历史时期确定的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领域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就是要打破那种闭关自守、墨守成规的落后思想,抛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念,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扩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尽可能地多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国资金,以及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等,取各国之长,为我国所用,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试就对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的几个认识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更新改造,充分地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实行“四化”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开展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投资经济效益计算问题的探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更新改造计划审定之后,对银行的贷款的投资项目,就要充分考虑归还贷  相似文献   

13.
实行对外开放,是新历史时期下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无疑是一个新的理论课题。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将会对全国各地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本文试就广州对外经济合作的成效和与此相关的若干策略问题,提出一点浅见。(一)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经济落后国家里,必须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开放的理论孙德杰实行对外开放已使我国经济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也已促使中国经济显露出蓬蓬生机。对外开放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必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和提供...  相似文献   

15.
解决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发展是中国实行金融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随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中央文件陆续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展顺利,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资本市场也随之进入发展新阶段.过了2006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对外开放金融业即将兑现,此前出现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亟待我们去分析解决,以积极应对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并把握金融业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正在深入进行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这些严重犯罪活动“是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一定要坚持两手:一手是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另一手是坚决打击经济领域和政治文化领域中危害社会主义的严重犯罪活动。只注意后一手而怀疑前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我写过一些文章,作过一些讲演,但是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角度,提纲挈领地把这些观点串起来的工作我还没有做过。趁这个机会,我想做这样一种尝试。我归纳了下述十二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就它的根本性质来说,是在一个推翻了剥削阶级统治,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中开展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以改变当地当时社会主义体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对外开放,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经验,极为精辟地回答了这方面的问题。 一、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  相似文献   

19.
在本国境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公民实行国民待遇,是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通行惯例。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国已在一些领域中不同程度地给予了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有的已属于超国民待遇,有的则属于低国民待遇。为进一步吸引外资和建立公平的国内竞争环境,创造条件对外资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变得越来越迫切,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经之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素质的提高发挥了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要再造外向型经济的新优势,这就需求我们尽快熟知外向型经济的运行规律,在各个环节的运作上克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 一、要树立科学的开放观 外向型经济各地都在搞,一些地区步履较慢的主要原因正是认识上的不到位。因此,必须树立全新的观念,科学地理解开放。首先,要树立市场经济就是开放经济的观念。市场经济没有地域疆界,经济生活国际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各级领导组织经济工作必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划地为牢”、“诸候经济”状态,转变为超地域发展的、以国内、国际市场为依托的“全球经济”状态。无视全球经济运行规律的一地一区经济终将被淘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存在要不要开放的问题,唯一的出路是不断扩大开放度提高开放水平。其次,要树立真开放观念。目前,按照国家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城市还是少数。未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往往有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