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恶劣影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低碳社会已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相较于高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降低发展代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给经济调整、体制变革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文章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特征,简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呼吁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本文以山东潍坊为例,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潍坊市单位GDP能耗做了预测,以探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爱国 《时代经贸》2010,(10):177-178
低碳经济呼吁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转交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资源和环境代价。本文以山东潍坊为例,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潍坊市单位GDP能耗做了预测,以探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积累大量人力资本,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创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受到了多方面的的重视。以C-D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为理论基础,计量分析西南五省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深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称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低碳试点省市陕西省为例,全面探讨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清洁循环型农业,改变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高碳工业模式,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倡导社会成员行为改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植树种草,改善自然环境,是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释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得出结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行不悖,均是福建省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并且,介绍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包括的低碳产业结构、低碳产业、低碳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结构四个方面。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发展模式,对于福建省与其他地域都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低碳经济的发展向度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呼唤发展哲学的观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低代价发展向度、普世的公正发展向度及强烈的创新发展向度,这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跃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批次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机制检验显示,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中介作用,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向中介作用。分城市区位来看,东部城市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分城市规模、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来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大城市、非资源城市和两控区城市。鉴于此,应根据城市特征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政策,充分利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补偿效应,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地处偏远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矿产、生物及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有色工业基础雄厚,发展低碳经济既具独特优势又面临挑战。针对云南省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以煤炭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等现状和特点,分析了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只有依托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低碳农业,增强森林碳汇能力,进行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才是云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也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将近4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仍然十分迅猛,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举世举目的成绩,成效也十分显著.但不可避免的是我国经济的取得很大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因此专家学者不断提出低碳经济,能源消费经济等,希望借助我国的经济转型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低碳经济、绿色循环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主要以S省为例,探讨低碳经济对于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分析其根本原因,找出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实现快速稳定增长,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特别强烈.因此,只有加快发低碳经济,转变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云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说明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包含体系,其次分析了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我们得出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任务。为此,要建立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转变经营理念;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制度,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企业低碳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挂钩的评价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5,(10)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促进衡阳低碳发展,需要着力以低碳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以环境要求调整产业方向,以生态和谐调整产业布局。为此,在构建碳足迹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12个区县市2009-2013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提示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从低碳发展模式、能源结构、低碳生活方式、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衡阳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经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世界热议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2009年11月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并做到"可统计、可监测、可报告";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且要求承担试点工作的5省8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当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如何有效推进试点,早日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适合在其他省市复制的低碳发展模式,顺利实现减碳目标,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必须尽快破解的难题,也为国际社会所密切关注。通过追踪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界定低碳经济及其微观基础,指出低碳经济的实现机制是技术、经济和生态三重属性的授权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共识,也是大势所趋.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发展低碳经济任务艰巨.文章分析了宁波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回顾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有的理论基础,然后从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低碳经济发展支撑环境和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三个方面提出了宁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主流,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更应该注重实现低碳经济。只有在建筑行业里普及低碳技术,才能确保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探讨在房地产经济中进行低碳经济的有效策略,以期加快低碳经济实现的步伐,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将取代传统经济成为引领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引擎,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对我国来说有着特殊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本文总结了苏州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举措和面临的难题,提出今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系统阐述了美、日、欧典型经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经验;其次简单探讨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困难;最后从宣传、经济政策和低碳技术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试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逐渐加强,"低碳"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去,节能环保这一主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对象.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国正处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毫不例外在环境方面我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沙尘暴、雾霾等,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会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利用一种手段来计量这个危害,于是环境成本就出现了,本文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展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集中系数、离差系数指标以及经济产业结构三个角度来分析,可知华北五省(区)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异性。在经济差异性的前提下,为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华北五省(区)市应不断加强对话,提升整体协作水平,完善区域合作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转移形成良好的经济梯度,建立合理的产业链,最终实现华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