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鲁 《会计师》2010,(5):29-30
<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交换中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其入账价值应该根据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存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的计量,分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或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本文主要探讨了换入的存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方旭军 《云南金融》2012,(6Z):127-128
正确执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首先应以交换的资产是否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发生的补价是否达到"少量"这两个条件来判断;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时,应就是否同时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这两个前题,确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正确理解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注意化解可能出现的税务等难点,达到正确执行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冬艳 《会计师》2009,(3):28-28
<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如何确认和计量换出资产的损益,而换入资产的账面  相似文献   

4.
方旭军 《时代金融》2012,(17):127-128
正确执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首先应以交换的资产是否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发生的补价是否达到"少量"这两个条件来判断;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时,应就是否同时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这两个前题,确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正确理解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注意化解可能出现的税务等难点,达到正确执行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额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业务的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基础,在以固定资产进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的条件下遇到了特殊的问题,即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是换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而应该是换出固定资产的清理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清理价值的不同直接影响了非货币交易的资产处置损益、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债务重组中的资产处置损益和债务重组损益。  相似文献   

6.
袁秋棠 《投资与合作》2011,(10):264-26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因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因此,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基础以及对换出资产损益的确定与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不同,需要运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付的补价与交换资产价值的差额不等时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分别对包含补价因素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和账面价值模式计量下的认定,以及后续会计处理进行尝试性探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6年财政部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修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如何确认和计量换出资产的损益。现就此问题比较新旧准则规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新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3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FAS15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仍应以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但排除了APB意见书第29号有关非货币性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例外,将其替换为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的例外。本文分析了FAS153与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启示,其中主要是“商业实质”在非货币性交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规定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三个层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活跃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导致非合作博弈下囚徒困境影响着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的公允性以及集体决策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提出以合作博弈来改变囚徒困境,并从健全现有市场,建立诚信评估机构及加强监管等角度对准确有效地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的公允价值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在集体最优决策的情况下,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被准确有效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或成本,下同)的确定方式作出了新的规定,并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该准则对其中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并没有做出清楚的规定或说明.本文就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公式的正确理解、换出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可能涉及的现金流动的报表列示三方面对准则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行为.新准则对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两种计量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未涉及具体处理,也未对相关税费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应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准则执行后,在存货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都有所变化。这除了将给企业会计处理带来新的变化之外,在税务处理方面,由于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影响,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一、存货的初始计价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而税法规定,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者合作条件投入的存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价。对于企业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存货的计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存货资产的…  相似文献   

14.
PREFACE/前言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实施已有六年,财政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业务的需求,先后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解释,编写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但对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关规定仍容易引起误解,不便于实务操作,亟待予以明确。本文试从会计实务操作的角度,仅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一情况下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索其解决办法,以增强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刘英 《上海会计》2003,(1):63-64
贵刊2002年第4期刊登了余兴无同志的《也议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读后收获颇大,但有一个问题欲与作者商榷。2001年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公司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时,其入账价值是依据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及补价等资料计算确定,当时不必考虑换出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换出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在期末再计提减值准备。但余文在举例说明时,却考虑了换出资产的减值,…  相似文献   

16.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以及损益的确认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如何选择正确的计量属性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确认,以至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可靠、更相关;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由于公允价值数据的获取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很多的估计与判断,使得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受到了限制,但是,估计和判断是会计具有的特性,我们不应将专业人员的判断与“人为操纵”混为一谈。因此,在会计计量属性中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会计报表的质量的提高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将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资本市场得到不断完善,经济也将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交易即物与物的交换,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少量涉及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因此最关键的会计问题应该是资产的计价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价值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公允价值则是非货币性资产计价的重要依据,也是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准则中指出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涉及补价问题,通常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确认的收益(或损失)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加(或减)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从上述看出,换入资产价值的确定与资产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联系,则入账价值就很可能背离其真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所谓补价是指在非货币交易中,由于交换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不等值,而需要以货币性资产给予的补偿。补价对于交易价格的确没有重要的影响,但会改变交易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当交付的货币性占换人的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时,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相似文献   

20.
不等价条件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但准则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导致会计处理中存在不合理之处,研究此问题对规范相关会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等价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在不等价交换条件下的补价比例的计算方法、换入资产的成本的确定基础以及交换损益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