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财务总监(CFO)作为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高级管理职位,是穿插在金融市场和价值管理之间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站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者之一。本文主要进行加强财务总监在企业领导地位研究。 相似文献
4.
推行财务总监制度强化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的研究现状 公司治理的萌芽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学者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了“经营者控制的问题”,他们经过大量调查发现,现代公司存在由“受所有者控制”向“受经营者控制”转变的倾向。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已成为国际上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关这一研究主题的文献也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5.
企业生产管理实践中,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在利益目标上不一致,经营者经常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背离委托人的利益,如道德危机、逆向选择等。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滥收乱支、国有资产流失这三个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国家在国有企业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在财务收支及管理标准上对企业的投资、筹资、收益分配以及日常经营收支等在时间和数量上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6.
财务总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出资人意志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得以充分实现,能较好地解决公司经营管理中有悖于出资人意志的主要问题,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关系重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2年美国出台的《萨班斯法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同时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以CEO和CFO为首的高管对企业内控系统的完善和落实负责,并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在美国本土乃至全球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在我国企业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担负特殊职责的财务总监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统驭在完善的内控系统之下,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日显困难,财务总监的职责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财务总监制度作为规范财务总监与其他权力层的行事规则逐渐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依照财务总监制度发展的逻辑层次,从职责和权限、能力诉求、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财务总监制度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领域今后的进一步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委派财务总监以实现对下属公司的财务控制,但普遍存在着对委派的财务总监“委而不管”的现象。同时,财务总监往往被派人企业的领导分派一些事务性工作,无法渗入到被派人企业的经济活动之中,没有起到对被派人企业实施经济监督、维护资产所有者权益的作用。那么,集团公司对派出的财务总监如何加强管理,发挥其监督与维护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与业绩评价的目标都是在尽量降低代理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从利益相关者到企业经营者最终到企业员工的统一,即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但目前学术界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将治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化分为企业业绩评价和经营者业绩评价两部分,并分别论述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期发现相互的作用机制,使得业绩评价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框架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内部牵制的基本方式是:业务授权、职 相似文献
13.
14.
什么是财务总监,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不同企业,财务总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不同的职责。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监督型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平行设置,代表所有者利益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总审计师,只不过多了事前、事中审计的职能。二是财务负责人型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不能建立起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约束和监督机制,导致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意志和利益被架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国有资本流失现象严重。围绕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问题,中央及地方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创建了种种监督形式,如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委派制、稽察特派员制、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制、财政监察专员制以及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财经纪律大检查等。 相似文献
20.
财务总监是一个很时尚的名称,它是为适应公司治理结构及财务管理体制而产生,我国加入WTO后,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对财务总监及财务总监制度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解与掌握国企总监到位与定位,对国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