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辅助员工获取、存储、分享、利用和更新知识的有效方式,不仅能为提升员工技术水平、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有力支撑,还可以与产品化管理机制相结合,帮助企业实现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产品成熟度快速提升的目标。当前,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机电伺服系统研发模式以型号项目团队开发为主,各型号项目的研发人员大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行机电伺服产品方案设计,导致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2.
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以我国第二代陆基机动固体远程战略导弹各级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研究为背景,开发了全轴摆动大型柔性喷管的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和燃气、液压、电子化一体伺服系统。燃气液压伺服系统的研制成果已成功推广应用于多个型号的研制,设计技术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如今,航天科研院所面临着多型号并举、批生产及快速研制的任务形势,同时研制队伍日趋年轻化,技术成熟度参差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航天运载火箭需求旺盛,在航天高密度发射的背景下,火箭伺服系统的产能逐年紧张,交付进度、质量保证等方面均面临较大的瓶颈。在传统的伺服系统研制模式下,随着伺服系统的规格和数量急剧增加,相关伺服部件产品出现品种多、通用性差、成熟度低等问题。为了适应高密度发射需求,基于伺服系统产品自身特点,笔者深刻论证产品化工作方案,积极探索技术开发与产品研发分离、货架产品与知识共享库、伺服系统型谱化建设、“联上链下”产品供应体系等工作,并在伺服系统研制生产工作过程中稳步实践推进,提高了伺服系统产品全周期通用化水平,有力支撑了配套运载火箭型号高密度、高质量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天事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伴随这一历程,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在航天伺服控制技术和测试技术的研究实践中培养了一支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产品专业研制队伍,研制、生产的系列航天伺服产品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二、交流数字伺服系统 随着自动控制领域的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微电子和电力技术的不断更新,伺服控制系统从早期的模拟控制逐步发展到全数字控制系统,并随着伺服系统硬件的软件化,使其控制性能有了更多的提高。驱动元器件从早期的可控硅、GTR、IGBT发展到目前的智能型功率器件IPM。FANUC公司从1982年开发了使用GTR的PWM交流伺服控制系统,1983年形成系列产品,先后经过模拟交流伺服、数字交流伺服S系列和现在的数字交流伺服系统Alpha系列。 为了使读者建立基本认识,在前面介绍了模拟交流伺服系统,其中位置控制部分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完成,而伺服控制的速度、电流和驱  相似文献   

6.
<正>以航天制造企业科研生产和经营管控业务的“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组织变革、观念转变”为抓手,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数字供应链统筹模式建设,体现科技生产力在航天制造企业供应链建设工作的核心抓手。面向航天制造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性、全方位、深层次供应链业务服务,为基层业务人员提供基础性、公共性、通用性供应链支撑服务,推动数字供应链建设模式转变与应用转型升级。围绕ERP系统着力推进军品供应链全业务流程优化与调整,加强前端采购需求统一规划,为军工产品进度控制压缩提供数字化支撑。探索供应链调度管理业务全过程进度的动态预警与警示,提升数字供应链内外协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产品和导弹武器产品科技含量高、研发过程复杂、研发周期紧张。同时,航天产品具有高度的定制性,未形成大批量生产模式,且航天的硬件产品、软件产品的研制成本都相对较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构想,航天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航天伺服控制理论体系,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型号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研究试验设施和配套体系。伴随这一历程,研究所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产品队伍。多年来,研究所以型号研制及专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工作为基础,建立了适应航天产研一体化的产品体系。特别是实现厂所联合以来,通过体制改革和员工的共同努力,研究所产品化工作取得初  相似文献   

9.
作为航天型号伺服产品的主要研制单位,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专业技术跨越了九大技术台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航天特色的伺服控制技术理论体系,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研制和批生产条件,先后研发了30余种伺服机构(系统),并在参加的数百次飞行试验中全部达到使用要求,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伺服产品质量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加快航天基础研究和成果向产品快速转化应用需求迫切,对于实现航天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航天研究的累累硕果相比,航天产品的成果转化进程仍面临诸多考验。一方面,基础研究聚焦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研究成果技术成熟度偏低,转化周期长;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成果面向航天产品定向转化,不仅要提升产品整体性能水平,还要兼具高可靠性,成果转化门槛高。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航天精益产品保证是新时期航天精益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项目管理,面向复杂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方法。产品批生产阶段要遵循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理念,实施以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一致性为重点的精益产品保证工作。不断深化航天批生产精益产品保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明确其工作内涵和特征要素,把控其重点内容,创造必要条件,才能有效推动航天批生产精益产品保证工作的深入开展。一、航天批生产精益产品保证模式的内容与特征1.精益产品保证工作内涵产品保证,是支持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批量生产、交付用户等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是产品实现过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含国营811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1983年被原航天工业总公司确定为航天伺服技术中心,在国家第三次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中被确定为保军研究所和保军企业,主要从事航天伺服控制、遥测、智能机电以及工业自动控制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类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的速度伺服系统。文中分别研究机局部参数最优化理论及超稳定性理论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应用 TP805单板计算通构造了数字—模拟混合自适应控制器。文中还对简化自适应算法作了一些偿试。最后过了实验示波图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航天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难度大、专业面广、产品构成复杂,需要大量协作配套单位支撑。航天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进度与成本控制,乃至航天型号任务的成功,都与供应商紧密相关。近年来,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异常繁重,型号及其配套产品多样化,供应商数量持续增加,供应商管理模式与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航天型号任务中由供应商协作配套引发的质量问题比例长期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5.
<正>产品是航天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产品体系建设过程中,航天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型谱管理、成熟产品通用化及通用货架建设以及通用产品快速组合等问题,所以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航天企业开展产品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笔者以战术武器型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战术武器的发展趋势,梳理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院现有战术武器与未来先进战术武器的差距,并从总体思路和组织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了  相似文献   

16.
《航天工业管理》2009,(6):F0004-F0004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航天系统内惟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伺服技术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航天伺服控制及工业自动控制产品的设计、研发与生产,是中国航天伺服专业技术中心和精密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伺服传动机构是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伺服系统产品特性。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开展了面向型号需求的伺服传动机构研究,尤其是针对一直被国外垄断、需要进口的行星滚柱丝杠产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开展行星滚柱丝杠产品核心技术开发过程中,研究所以工程中心为研发平台开展工作,组织了超强  相似文献   

18.
《航天工业管理》2007,(11):64-64
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民用产品发展骨干企业,北京航天万源科技公司以航天尖端技术为依托,倾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在工业过程自动化控制及管理系统、烟草机械、医疗设备、精密仪器仪表、纸制品包装机械、真空电热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航天中小功率机电伺服产品生产任务和交付数量稳步提升,为更好地配合产品生产和研发工作,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于2008年成立了单独的电动舵机装调班组。但是,研究所现有生产能力已明显饱和,致使中小功率机电伺服产品存在较为突出的批生产交付短线问题。  相似文献   

20.
航天伺服产品研制沿袭了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体系,即从伺服系统、单机、单元产品到零(组)件均以型号分类进行管理,不同的型号伺服机构即便使用相同的伺服单机或单元产品,也要求按不同的产品代号分别管理。这就生产了相当数量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相同或差异很小的“不同”产品,造成产品品种多,给生产组织和技术状态管理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