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社会资本要在乡村建设目标选择上树立长远目标,要注重和农民的结合。做好社会资本下乡进村工作,一是加强对社会资本的联系和管理,为其下乡进村牵线搭桥。只要正确引导并提供便利环境,可形成蔚然之势。二是提高社会资本对我国乡村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强化社会资本下乡进村的社会责任,致力创造核心价值和提供增值服务。三是积极建构社会资本下乡进村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要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资本下乡,让资本扎根土地、服务三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之举。然而,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下乡资本跑路、涉农项目烂尾;土地流转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这让人思考,如何确保下乡资本真正为乡村振兴服务?资本下乡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相关部门也做了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资金是产业振兴的"血液"并带动要素的流动。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逐步实施,江西省兴国县农村吸纳了大量"下乡"的工商资本,出现"资本下乡"的热潮,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建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村容乡貌。但在"下乡"资本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4.
通过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本文对两个淘宝镇电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本下乡现象开展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和传统资本下乡不同,独特的互联网经济使得农村电商产业链中产品供应、快递物流、店铺运营等环节的资本下乡呈现出另一种姿态。其中,市场驱动而非政策推动构成了电商资本下乡的内生动力,从事电商运营的农户因掌握以"流量"为核心的稀缺性资源而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和市场能力优势,"强农户—弱资本"的市场关系形态导致电商资本谋求支配地位失效并转向寻求依附的市场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电商资本给乡村带来了增权赋能式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个体、家庭以及村镇的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工商资本下乡原本是一池活水,给缺少资金的乡村注入了资本活力,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润滑剂,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回报农村的重要体现。可是,眼下却有一些工商资本心术不正,到农村挂羊头卖狗肉,以农业为名大搞非农建设。有的打着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开发等旗号大肆侵占良田,搞房地产开发,有的在国家三令五申下顶风修建高尔夫球场等。如此种种破坏宝贵的耕地资源,甚至危及国家的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6.
防范“资本下乡”造成“非粮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和"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政策的出台,我国又将出现新一轮的"资本下乡"热。"资本下乡"无疑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但资本亦是"双刃剑",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只注重效  相似文献   

7.
8.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工商资本下乡务农,是反哺农业农村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一是有助于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互动。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跳农门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三农问题的解决。引导工商资本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农业的规模化转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资本下乡过程中所遭遇的来自村庄社会的抵抗。本文以湘南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例,考察资本下乡后如何遭遇来自村庄社会的阻碍,以及资本如何利用村庄社会资源化解阻碍,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下乡资本化解社会困境的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将土地转包给当地的家庭农场("代管户"),企业得以将这些家庭农场吸纳进自己的产业链中,并利用本地人的社会资源,如熟人社会的"人情""面子""内外有别"等原则,解决劳动雇佣、监督以及村庄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本文认为,家庭农场所赋有的社会资源可以成为下乡企业化解社会困境的润滑剂,贡献于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1.
12.
“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公共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基层政府推动与资本逐利的双重驱动下,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转入农地。通过对基层政府推动"资本下乡"的背后逻辑和"资本下乡"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基层政府、工商资本结成"权力—资本"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土地流转中分散孤立的农户;村级组织成为下乡的工商资本管理分散农户的代理人;基层政府联合下乡的工商资本共同获取涉农项目利益和土地增值利润,其自主利益越来越独立于公众利益,"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治理缺乏公共性:治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农民公共利益,治理方式在民主参与方面有待完善,治理资源利用趋向内卷化,治理结果不利于农村发展,这些都导致基层政权的民意基础遭到削弱。为了建构乡村治理公共性,需要从改善基层政府治理机制、完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发展农村社会力量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14.
<正>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往往需要资本参与,城市工商资本正是适应这种形势,纷纷下乡参与农村建设。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工商资本下乡应致力于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农业服务业。一般的种养环节要尽可能地留给农民,老板与农民在产业链条上合理分工,不宜大面积直接租种农户承包地。老板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排斥老乡,不能代替老乡。  相似文献   

15.
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它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其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显著;而当它发挥消极作用的时候,其侵害农民利益的程度同样惊人。资本无所谓善恶,逐利而己。半月谈记者在江苏、河南、广西等地调查采访发现,当下乡资本面对分散而弱势的农民,其逐利冲动尤需警惕。  相似文献   

16.
构筑工商资本下乡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是新时期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对凿宽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农产品的规模种植与养殖,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最近笔者下乡调研,不少地方反映,工商资本下乡在给农村带来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夹带着排挤现象:一是粮食被排斥。因种粮利润微薄,工商资本下乡尽管租用的是上好的种粮田,但大多种  相似文献   

17.
工商资本下乡强行承包农民土地的问题,当前在我国一些地区比较突出。如何看待工商资本下乡对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必须要从中央政策层面来审慎地理解和对待这一问题。今年的1号文件对此作了非常全面的阐述,在不同的地方强调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总的原则是,如果是参与新农村建设,我们是鼓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民增收最缺乏的是资金,改变农村面貌最缺乏的是资金,发展现代农业最缺乏的还是资金。因此,对资本下乡应该举双手赞成,但资本下乡也为农村带来一系列的危害。那么,资本下乡到底应何去何从?本文对资本下乡做出简要概述,并通过相关利弊分析,提出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同时如何引领资本下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起,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均会成为第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近期笔者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表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最有可能首次聚焦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革,涉及相关经营体制的深层次改革问题。当前,中国粮食产量一方面实现"九连增",另一方面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同时,中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的担忧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要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资本下乡,让资本扎根土地、服务"三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之举。然而,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下乡资本"跑路"、涉农项目烂尾;土地流转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这让人思考,如何确保下乡资本真正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