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区作为大学周围区域,无疑在学生学习社会的环节中有着明显的地域优势。探讨和研究"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社区化模式,对于促进大学生道德-法律素质的提高和社区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社区化模式的现实价值以及"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社区化模式实施方案,如实施目标、具体形式、实施程序、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有着突出的教育功能,其考核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午要实现以下四个要求:考试内容为知识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相统一;考核主体由教师单一评定扩大到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和社会评定三者相统一;考试阶段实行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两者相统一;考试方式由...  相似文献   

3.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进行非指导性教学、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等,这些都对"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教学法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嵌合性及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步骤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教材体系为基本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性为基本主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设置的一门崭新课程。广大“基础”课教师若要高质量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必须深刻领会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全面把握“基础”课创新亮点,树立问题意识,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手段方面具有相通性,两者都具有实践性特质,发展现状也存在相似性问题。在实施机构、师资队伍、实践课程和实践教育基地层面探索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机制有助于增强新时代高校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推广和应用,对加快该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时代感和吸引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和翻转课堂的优势,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对该模式进行具体的实践运用。最后本文基于此,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和反响、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作出具体分析和反思,这可为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普及推广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而言的,它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教学相长。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设疑、讨论、案例、比较、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由于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况,从而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较差.因此,要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增强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有鲜明厚重的历史性,又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提高教学实效,可充分借鉴、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红色文化实习基地、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网站等方式,切实促进红色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应用。从而推动课程革新与教学进步。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各高校普遍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以河南商专为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各种机制,是提高其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必要环节。河南商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一个结合,两个平台,一个统一"的设计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搞好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应做到:周密计划,确保实践教学的严肃性、有效性;形式多样,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认真总结,确保实践教学“效益”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为了充分实现主渠道的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前提,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关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改革和创新是核心,同时还要重视教师自身形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用与有趣,是促成学习并使之保持下去的基本动力。《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在"有用与有趣"两个方面着力,导之以理,化之以情,归之以用,才能提升它的实效性,增强它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年轻人受不良思想影响导致崇洋媚外,爱国思想和集体意识缺乏,将“四史”融入大学思政教学中已是大势所趋。让学生以史明鉴,用客观理性的头脑认清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此推进大学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还应该考虑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视频、微课、实践等方式,教师更应该以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传递政治理念,培养一批具有时代担当的爱国青年。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是提升教学效果的理论必然,也是增强青年文化创造活力的价值使然。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缺乏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拘泥于教材,文化底蕴不强;教学方式古板单一,不能体现文化对话和文化实践;教学环境上教学合力尚未产生等方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处于支撑性作用这一理论前提,提出了教师需提高文化素养,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需探索学理化、对话式及推动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境上需整合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推动形成教育合力的融入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中华这片土地上进行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伟大的历史应当被后人刻骨铭记。就内容而言,“四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备的基本要素,四史与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讲好讲活“四史”,把“四史”贯穿教学全过程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让学生认识掌握“四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明志,激励大学生更好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陈岛垦荒精神作为垦荒精神的主体内容,将其与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深度融合,有利于强化基础课程主线,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增强地方文化育人特色;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学生认同感与获得感。在高职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用爱浇灌、用心呵护,为国家培养一批情怀深、甘奉献、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