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在实质上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坐标。坐标可分为三个理论体系: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体系,包括共产党的领导和自我革命、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拓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方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以扩展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全面提升四种方式的质量;三是倡导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方法,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新格局的实际、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观点、坚持系统思维等。文章围绕新坐标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同时对上海社会科学院李正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的相关优秀成果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结合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源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并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致性、整体性与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继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提炼与升华,是对传统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二元思维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世界民主政治化进程随之加快。对我国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深入看待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决定着我们能否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旨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内源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阐释,结合我国实际,从理论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新时代发展实践相结合,在党的十九大系统地提出了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发展战略等新判断,这些新判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进程,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更加科学地指导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向着更高的层次的迈进。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教育任务,是大学的必修课。为适应现阶段的高校教学、课程发展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文主要从课程知识补充、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对该门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缘起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和学说,其主体部分却是在不断实事求是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不论是领袖人物还是经济学家,他们都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经济思想与理论方略,促进并创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其深层理论和历史意蕴,在于这是经典理论家的一贯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矢志不渝的追求,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本质;其深层现实意蕴,在于新自由主义严重干扰所致公有经济主体地位下降、基尼系数高启、贫富相对两极分化以及诱发的腐败现象等情况,已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甚至已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从自身发展的维度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世界发展进程维度看,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开辟发展新境界;从现代化的维度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引领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且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新任务,充分吸收以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更高水平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探索不断中国化,并形成了其理论化的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其进程分为初步形成、不断发展以及逐步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孙其昂、王莹、张建晓等编著的《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研究》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思维和社会思维为理论基础,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与中国的发展建设实际不断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深化,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发展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立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等,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是党的十七大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对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及其价值向度的判定,应以整个人类社会以及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为基础;应以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乃至全球化趋势下的发展与挑战为基础。这一体系的新思想、新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视野、新境界,在时间、领域和发展三维价值向度上体现了其理论体系的历史传承、作用范围和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两大学科的基础理论,我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但在集中凝练、统一认识、科学宣传等方面还需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又有了新的阐释发展。因此,在对其继续深化认识研究的过程中,亟待从学科地位、科学凝练本质内涵、构建学科体系三个方面来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以适应新时代形势下理论宣传和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原则性构想,对于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增进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对于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特质;对于解答和回应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疑惑,解放人们的思想,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同时,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形态的有机结构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古已有之,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我们都可以找到和谐社会理论的踪影。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西方国家的生态社会主义和人的现代化理论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通过探究这些思想理论来源,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对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的价值引领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输入,更要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并有效输出。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中语言技能与思想文化分离的问题,运用“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以“三进”教材《理解当代中国》留学生汉语课为例,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三个方面促进留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及输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是最早从理论上探讨全球化问题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唯物史观为马克思全球化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揭示了近代以来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动力、实质、影响、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全球化思想体系。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全球化的理论武器,是我们对外开放的理论指南,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构成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显著特色。当今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诸方面的和谐内容。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和谐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既可以丰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容,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模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文章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理科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异同。由此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时代环境变化、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从而重点分析适合文科生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而话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更容易启发理科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